在饭桌上拉完家常后,杨卫平渐渐将话题引到北缅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方面。
社会运作机制规范化,是北缅当前执行实施的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让北缅新政从一开始就走向正规化、法规化、秩序化,意味着北缅的国家经济体制从起步就是朝国际化迈进。
向法制化推进,则是北缅规范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北缅确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北缅的法制化建设从此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法制建设也进入缅甸独立建国以来最繁荣的时期。
可以说,以宪法为中心,具有北缅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基本成型。
消除特权和特权阶层,是杨卫平给杨家声提出的一个无可商量的硬指标。
求富,已成为北缅的新时代精神,成为北缅实会发展的总方向和中心目标,并成为激励和推动人民前进的精神力。
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是北缅所有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缅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宪法中规定的农村小康标准是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亚元。按此标准,北缅已经有一部分农村实现了小康,有的甚至已经跨越小康。
在杨卫平的印象中,农村实现小康一般都有几个带有普遍性的特征。
其一是城市辐射,以城市带动农村,借助城市市场启动农村经济。
可以这么说,北缅现有的小康村90%以上都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城市辐射区一般是五十公里,三十公里以内是强辐射区。
比如实兑市郊县人均收入超过5000亚元的村庄有40个,仁安羌郊县涌现出18个亿元村,实皆地区出现了32个亿元村。曼德勒周边有一百个村人均收入在6000亚元以上。
第二个特征是无工不富,乡镇企业开辟致富道路。
但凡小康村几乎都有创办自己的企业,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几十家,上百家。除了创办企业,还有专业致富,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搞专业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第三个特征是工农并举,以工补农。
小康农村的农业一般都经营得比较好。他们有较多的资金以工补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逐步走向集约化和商品化,并使较多的劳动力投入工商企业。
第四个特征是交通便利,富连着“路”。
小康村差不多都是在公路或铁路附近,交通便利。否则就是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即算是有产品也运不出去。
从杨家声介绍的情况来看,北缅目前地是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是不可能达到一致的。
最快是,是西部沿海实兑地区,它们大体可能在1985年基本实现目标。官方媒体报纸报道的“北缅全国十大首富村”都在实兑。
次快的是内陆各省,可望在进入九十年代实现小康目标。
较慢的则是西北部边省地区,政.府给出的目标是在二十一世以前实现小康。
整体来说,北缅要在2000年前全国80%的县镇乡村实现小康社会,还得付出艰辛努力,任重而道远。
不过,北缅当前的社会现状,较之三年以前也算得上是天翻地覆,日新月异了。全国各族人民都对新政.府无限拥护,就足以说明了情况。
杨家声现在是信心实足,杨卫平也对自己掌控的这块地盘具备如此优势基础资源也是深感欣慰。
北缅用事实告诉世人,发展民生经济,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是最大前提。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渴望安定富裕的生活,只要政.府能实现这一点,他们就会支持拥护政.府。至于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压根就不会关心。
对于北缅的社会体制,杨卫平一点也没有当初在国内搞工业发展经济时的那些顾忌,就是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只要能让从根本上解决北缅各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问题,无论是什么人也别想颠覆现在的新政权。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唯一的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社会运作机制规范化,是北缅当前执行实施的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
让北缅新政从一开始就走向正规化、法规化、秩序化,意味着北缅的国家经济体制从起步就是朝国际化迈进。
向法制化推进,则是北缅规范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北缅确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得北缅的法制化建设从此推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法制建设也进入缅甸独立建国以来最繁荣的时期。
可以说,以宪法为中心,具有北缅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基本成型。
消除特权和特权阶层,是杨卫平给杨家声提出的一个无可商量的硬指标。
求富,已成为北缅的新时代精神,成为北缅实会发展的总方向和中心目标,并成为激励和推动人民前进的精神力。
如何带领全国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是北缅所有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
北缅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宪法中规定的农村小康标准是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亚元。按此标准,北缅已经有一部分农村实现了小康,有的甚至已经跨越小康。
在杨卫平的印象中,农村实现小康一般都有几个带有普遍性的特征。
其一是城市辐射,以城市带动农村,借助城市市场启动农村经济。
可以这么说,北缅现有的小康村90%以上都分布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城市辐射区一般是五十公里,三十公里以内是强辐射区。
比如实兑市郊县人均收入超过5000亚元的村庄有40个,仁安羌郊县涌现出18个亿元村,实皆地区出现了32个亿元村。曼德勒周边有一百个村人均收入在6000亚元以上。
第二个特征是无工不富,乡镇企业开辟致富道路。
但凡小康村几乎都有创办自己的企业,少则几个,十几个,多则几十家,上百家。除了创办企业,还有专业致富,根据本地资源优势搞专业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第三个特征是工农并举,以工补农。
小康农村的农业一般都经营得比较好。他们有较多的资金以工补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使农业逐步走向集约化和商品化,并使较多的劳动力投入工商企业。
第四个特征是交通便利,富连着“路”。
小康村差不多都是在公路或铁路附近,交通便利。否则就是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即算是有产品也运不出去。
从杨家声介绍的情况来看,北缅目前地是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是不可能达到一致的。
最快是,是西部沿海实兑地区,它们大体可能在1985年基本实现目标。官方媒体报纸报道的“北缅全国十大首富村”都在实兑。
次快的是内陆各省,可望在进入九十年代实现小康目标。
较慢的则是西北部边省地区,政.府给出的目标是在二十一世以前实现小康。
整体来说,北缅要在2000年前全国80%的县镇乡村实现小康社会,还得付出艰辛努力,任重而道远。
不过,北缅当前的社会现状,较之三年以前也算得上是天翻地覆,日新月异了。全国各族人民都对新政.府无限拥护,就足以说明了情况。
杨家声现在是信心实足,杨卫平也对自己掌控的这块地盘具备如此优势基础资源也是深感欣慰。
北缅用事实告诉世人,发展民生经济,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是最大前提。没有哪个国家的人民不渴望安定富裕的生活,只要政.府能实现这一点,他们就会支持拥护政.府。至于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他们压根就不会关心。
对于北缅的社会体制,杨卫平一点也没有当初在国内搞工业发展经济时的那些顾忌,就是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只要能让从根本上解决北缅各族人民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问题,无论是什么人也别想颠覆现在的新政权。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是唯一的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