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心动了就要行动-第2/3页

加入书签
    这些书没一本是文学类的小说,除了压在最下面的那一套十六本1963年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其余的全都是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和高等化学,有些甚至还是俄文版。

    杨卫平将《数理化自学丛书》拿出来,从第一本《代数》看起,一页页认真仔细地翻着,整个下午都在琢磨着这套丛书的知识结构。

    以他的学识和眼光,当然从中发现了太多的不足之处,甚至还有几处明显的错误地方。

    重生之前,杨卫平利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亲自主编了一套华夏动力工业系列丛书,另外还出著过好几本材料研究,发动机研究方面的专业著作,对于如何编写丛书,他也算是相当的熟悉。

    中间何国栋拿了本《辩证唯物主义》来过两趟,见杨卫平坐在那沉思,也就没打扰他,回自己屋里看书去了。

    晚餐,跟中餐差不多,杨卫平没有出门,还是周援朝端着给他送过来的。

    夜幕降临,知青点因为没有通电,杨卫平只能点着煤油灯,挑灯夜战。

    一直到凌晨两点,他才将整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从头到尾细细地过了一遍,顺手将需要改编的地方都一一作了标注。

    夜深人静,蟋蟀的欢唱与蛙鸣,交织成一支夏夜圆舞曲。偶尔响起的几声狗吠声和牛的哞叫,是那么的遥远,仿佛来自。

    将书和笔在炕头放下来,杨卫平禁不住伸了个长长的懒腰,抬头看了闹钟,二点二十六分,杨卫平不由感慨这时间过得还真快。

    从炕上下来,杨卫平踏着鞋脚步轻朽地推门而出。

    月光如流水般泄在空荡的院子里,山村的夜晚,空气干净得冰凉,四面八方逼人而来,吸入肺腑,便不忍吐出。风里送来不知名野花的香气,馥郁而持久。

    编书工作,比杨卫平之前预料中的要轻松多了。63年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可以稍加修改调整后保留下来。最主要是的这套书的目录索引都没问题,不用他再费神重新搭建框架。

    记忆中,1977年那次全国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但是它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大军中去。

    570多万人!这些人怀着大学梦想的求学者,他们都是《新编数理化自学丛书》的第一目标受众。

    这仅仅只是国人没有准备的第一年!

    接下来的几年,参加高考的人将连续翻番。被十年动乱耽误了整整十年的学子,他们将一波接一波地从农村、工厂、部队冲出来,以求通过高考,来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杨卫平现在可以预见,他即将开始编写的这套《新编数理化自学丛书》,必将创造华夏出版界,哪怕是全世界出版界的一个奇迹!

    尽管已是深夜,但杨卫平却没有半点睡意。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在他血液里沸腾着。

    心动了就必须马上行动!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杨卫平接连做了几次深呼吸,转身回屋,将房门轻轻关上,从藤条箱里翻出一叠很长时间没用过的材料纸,爬上炕头,盘膝坐在小炕桌边,将煤油马灯亮度调到最大,趴在桌上奋笔疾书起来。

    长年看书做笔记,写日记养成的良好习惯,使得杨卫平并没有因为这个时代没有电脑而无法用笔来写作。

    一个个漂亮、工整、大气的简体行槢汉字,随着杨卫平手里那支父亲送给他的“派克”钢笔镶金笔尖的滑动,有如一个个美丽的精灵在洁白的材料纸上翻飞、跳动。

    不知不觉间,煤油马灯的灯光由明亮转化昏黄,渐渐暗淡。

    视线逐渐变得模糊起来,杨卫平只能无奈地停笔,拿起笔帽将钢笔套上,拧紧。

    唉!真是一穷二白的年代,连个电灯也没有。

    扭头看了看闹钟,快凌晨五点了。看了看窗外已经有点朦胧亮的天色,算了,反正也没法睡了。

    那盏煤油马灯,这时候也终于燃尽了最后一滴煤油,灯苗摇曳着熄灭了,屋子顿时变得黑沉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