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光弼定下诈降之计后,命令士兵配合老林头一伙,加紧开挖地道,把地下都挖空了,用木棍撑住,就等着今天这时候阴一把史思明,等到燕军列阵完毕,突然撤去木柱,地面塌陷,燕军士兵摔了个屁滚尿流,阵势大乱。
江一尘当先士卒,身后跟着李松青这些勇士,奋勇冲杀,同时四门一起出击。燕军慌乱中毫无战斗力,迅速溃败。江一尘掌风到处,几名悍勇的胡将纷纷被震下马,李松青等人乘势击杀。一仗下来,叛军又损失了上万人马,丢失的粮草辎重更是不计其数。
史思明乱阵中逃得一命,恨得牙根儿都痒痒的,聚集败军后,再次来到太原城下,摩拳擦掌,打算和李光弼大干一场。正在此时,大燕帝国新君安庆绪给史思明送来了圣旨,赐史思明姓安氏,改名荣国,封妫川王,要求史思明尽快返回范阳,牛廷玠回镇安阳,高秀同回镇大同,只留蔡希德继续攻打太原。
范阳是大燕国的根基所在,从各地掠夺的金银珠宝大多存放在范阳,安庆绪生怕大军尽数远征,范阳为敌所乘,于是让史思明回军范阳。史思明无奈,只能悻悻然返回范阳,留蔡希德一个人继续围困太原。蔡希德是一个保守的人,史思明走了之后,他变得更加谨慎了。虽然有六万人民,既不主动进攻,也不加紧围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李光弼见燕军撤走了部分军队,剩下的蔡希德消极避战,倒也乐得让士兵休整,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双方巡逻士兵每天见面,都非常熟悉了,见面还能打几个招呼。
转眼之间,已到了二月,江一尘几次想离开,硬是被李光弼挽留下来,胡婉心道:“一尘,我们就再等几天吧,我觉得李将军很快就会发起攻击,到时一举击溃敌军,太原彻底解围,我们也可以安心离开。”江一尘一想也是,这时候赶去睢阳,也是参与守城,而太原大不相同,一旦李光弼决定反攻,自己可以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比纯粹的守城作用大多了,而且看样子反攻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了。
这一天,李光弼命人将两百多头黄牛牵出来溜达,并特意叮嘱牧牛人要好生喂养,为了防止燕军抢夺,还特意派出士兵保护。大家以为李光弼只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所以也就不以为意。燕军见守军出城,一时间如临大敌,赶紧上报给蔡希德。
蔡希德问明白守军出城才一百多人,判断不是进攻,吩咐注意观察,别去主动挑衅。果然,你放你的牛,我做我的事,双方相安无事。江一尘站在城头,见李光弼派人出城放牛,也是不解,问胡婉心道:“这时候出城放牛,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引诱燕军抢牛?”胡婉心一时也想不明白李光弼的用意,只能道:“牛是农家宝,长期在城内,草料不足,牵出去多吃点草,长长力气。”
李松青也来到了城上,听胡婉心如此说,笑道:“牛长了力气也好,马上就是春耕了,仗要打,粮也要种。”胡婉心忽有所思,道:“我觉得李将军是不是想效仿古人,摆个火牛阵?”
战国时期,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领六国联军大举讨伐齐国,以报30年前齐趁燕国内乱出兵燕地之仇。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大军在聊城打破齐军主力后,五国罢兵,燕军继续东进,攻破临淄,短短半年间,齐国七十多座城市纷纷陷落,最后只剩下莒城和即墨两座孤城。乐毅把莒城和即墨围困了三年,却一直没有攻下来。
燕国有人妒忌乐毅,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能在半年之内打下七十多座城,为什么费了三年还攻不下这两座城呢?并不是他没有这个能耐,而是想收服齐国人的心,等齐国人归顺了他,他自己当齐王。燕昭王非常信任乐毅。他说:“乐毅的功劳大得没法说,就是他真的做了齐王,也是完全应该的。你们怎么能说他的坏话!”燕昭王还真的派使者到临淄去见乐毅,封乐毅为齐王。乐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宁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这样一来,乐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又过了两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