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死因争议

加入书签


    通城九宫山,是李自成走完人生道路的最后一站。??  ??w?w?w?.?r?an?wenA`com

    当年《通山县志》中的记载为:“九伯聚众杀贼首于小源口”。

    简单的一句话,事实没有说清楚杀这位农民军领袖的具体是什么人,其职业,属性,兵团番号,具体有那些人等杀的,都没事实交待。

    而《程氏宗谱》却是这样记载的:“剿闯贼李延于牛迹岭下”。

    历史诸多文档中,没有一个地方明确指出,程九伯的确杀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说杀死了李延。

    这都是含糊不清的记载,等于毫无卵用的文字根据。

    《米脂县志》《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乡的史料显示,记载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说法很多,却唯独没有“延”字,陆续发现的大顺档案记载李延为大顺昭侯,不是李自成。

    那么这里记载的就不会是李自成的历史结局。

    误死,即误伤致死说,来自清初吴伟业《绥寇纪略》中说:李自成率二十骑到通城九宫山,他让将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谒元帝庙。当地村民“疑以为劫盗”,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时,被村民在身后用荷锸击伤头部,李自成当即昏倒“不能起”。

    这时村民一拥而上,“碎其首”而亡。

    村民搜其钱物时,发现“金印”,方知道杀错了人,于是大骇,从山后逃去......。

    从整个文字走势来说,这些可以肯定不是当地村民,是蛰伏已久的大清便衣特务。

    当地村民不会从身后打杀,上山拜谒元帝庙的孤身一人,还此前不问明究竟的。

    这不符合当地民众,强势打击抢匪盗贼的逻辑形式。

    除非他们并非良民,否则不会在寺庙杀人。杀人后即便这些人放下屠刀,立地也不可能为佛。

    康熙年间费密撰写的《荒书》中说:李自成率十八骑,由通山过九宫山岭”时,山民闻有贼至,群登山击石,将十八骑打败。

    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斗,程九伯不是对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并骑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杀之。但刀被血渍又渗人泥浆;一时没拔出。正在这时,程九伯外甥金某,从背后以铲猛击李自成头部,即刻此人被秒掉......。

    而程九伯的宗谱明确记载“剿闯贼李延于牛脊岭下”,根本不是李自成,而且牛脊岭也不属通山九宫山范围。

    所以听了谬误之语的谬论之人,在其添枝加叶后,故事更显得离奇荒诞了。

    这个故事从当时的语言文字中,我们都能发现和逻辑推理出来很多的疑点。至少李自成不会被人打了后脑而死,牛脊岭死的是叫李延,一个真正的劫匪......

    很多人不仅仅是张冠李戴了。甚至有诋毁李自成形象的嫌疑。

    公元1981年,湖南石门夹山寺发现一座古墓,考古人员发现其墓主人,奉天玉和尚违背当时的僧规,按俗礼下葬。

    而葬俗又与本地葬俗不同,最后通过种种物证认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

    但疑点十分明显:在奉天玉夹山出家的历史中,奉天玉和尚与当地官员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陕北口音,四十岁多一点,一只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征相当明显,很容易暴露身份,这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伪装和尚下葬说也不成立。

    在青城镇苇茨湾村,李文生家发现了一本抄录,并补修于民国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谱》。

    经过此后的专家考察研究,推测出全新结论......李自成兵败后,化装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低调的改名换姓,一直生活在这附近的深山大沟里,死后并葬于龙头堡子山下。

    但经学者考证,《李氏家谱》中李自成除姓名与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相同外,其余与李自成的籍贯、故里和祖辈、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通过考证,此人显然不是大顺皇帝李自成。

    所以李自成的起义革命道路,走到通城九宫山这里,就算是彻底的结束。

    质疑他的生死不过是庸人自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