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割富济贫

加入书签


    为了获得天下,势必笼络人心。r?anw?e?nw?ww.ranwen`com

    在战乱之时,山河破碎之计,农民领袖李自成打出“均田免粮”的行政举措,当时这既是农民军的起义口号,又是一项当时从政的政治纲领。

    这项政策,客观上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渴望,因此,起义军深得失去田地,无以谋生的,广大人民事实拥护。

    在“割富济贫”,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呼声中,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起义军的壮大与当时陕西的社会环境也有着直接关系。

    在此前的天启、崇祯年间,陕西连年大旱,朝廷不但没有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人民群众要求打破这种残酷现状的愿望非常强烈,加入起义队伍就愈发踊跃。

    或许不体恤民情,不挽回乱象,不为民请命的一种做派,也是大明江山最终会崩裂的必然。

    自然它的统治阶级用的此刻都是自己谋利益,个人图富贵的一群人。

    在大灾难之年,这些官僚还是生活**,奢侈浪费不说,不给难民拨付分毫赈灾银两,反而加紧催收赋税,加派横征,罗掘微财。

    这些并不是人,事实民众才看出来他们做人的一种本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就是以往封建贵族机制的常态。

    李自成及时采纳了谋士李岩的建议,响亮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割富济贫”的口号,这与人民的愿望非常吻合,义军的声势更是空前地浩大起来。

    在赋税方面,起义军除了实行以上大政方略外,还有其它的具体发展经济的措施。

    采取业主认耕的办法,把地主兼并了的土地收回来还给农户,让其尽快恢复生产。

    积极的帮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给农户分配耕牛和其他劳动工具,努力发展农业生产。

    采取“输银助响”的办法,按照官僚地主在明廷中官职的高低确定助响数额。

    这项政策,既打击了当时的地主富豪又赈济了贫民,同时,又确保了起义军的开支费用,这是“均田免粮”政策的主要思想。

    此外就是开仓济民,拯救苍生......

    因此,当时的京、陕、豫、鲁的大批灾民因此得以活命。

    李自成的这些赋税政策,可以说是深得人心。

    人们到处在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人民对起义军的声援,也是对李自成赋税政策最直接的支持。

    虽然李自成的起义由于种种的历史原因,它最终失败了,但起义军用生命捍卫的赋税策略,以及建立合理社会制度的愿望,对赋税思想的影响仍十分深远。

    我们只能说,李自成生在与努尔哈赤并存的年代,这是他的不幸和万幸。

    李自成统军作战十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在明末时期,李自成东西征战10余年,最终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他虽未留下兵书战策,但史书中的零星有关记述,确是反映了他的一些军事主张:

    《明史》记载李自成的事实......

    李自成宣布“为救百姓,故起义兵”,因而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立志以“仁义”之师,反抗官军,夺取天下。

    为争取民心,他提出“均田免粮”的主张。他着眼于提高作战能力,不断加强农民军建设。

    重视军队编组,将起义军区分为战斗部队和地方守备部队。战斗部队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以不同颜色旗帜区分,由权将军、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等统领。

    以步兵、骑兵为主,另有炮兵、工兵、水军。

    重视改善武器装备,常用缴获的铳炮、火药、铁胄、骡马装备部队。重视练兵习武,规定将士四更即起,操练武艺;部队驻定“则校骑射,谓之‘站队’,及夜方毕”。

    奖勇罚怯,培养起义军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重视军队纪律,要求将士严遵约束,按令行事。每到一地传牌申禁:“不**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