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曲折的路

加入书签


    和斩白蛇起义的刘邦不同的是,李自成有一份工作,虽然是低薪还是很清苦的工作,比起当时的刘邦还是个成天游手好闲的混混,他是一个想有作为的人。

    当时一个人的命运终究会和别人不一样,崇祯三年,李自成被裁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

    当时是很多丢了田产,受到灾荒,朝廷不但不接济灾民,地方贵族还趁机官逼明反,因此,农民起义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时尚。

    李自成是茫然无措的,带着乡里一群人投农民军首领不沾泥,继投高迎祥,号八队闯将。

    事实在起义的过程中,他的运气也是不顺畅的。和当时的刘备一样,到处奔走,到处被驱赶......所谓颠沛流离,流离失所就是这种景观。

    在农民军首领王自用病卒后,李自成才收其遗部2万余人。

    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qi],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

    崇祯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可以说这时候的农民起义军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是哪里的一种作为。

    毕竟造反来得突然,官兵围剿得紧急,何况他并没有当年刘备的五虎上将打天下,和有诸葛孔明人等,具体的为他筹谋后面的军事行动,指挥他的政策路线......

    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与各路农民军首领聚会河南荥阳(一说无此会),共商分兵定向之策。

    在义军转战黄河流域数年后,他这才意识到了,没有明确的革命目标和军事目标,这样打打杀杀的日子会所无穷尽......

    义军就此遂转战江北、河南,又入陕西,在宁州(今甘肃宁县)击杀明副总兵艾万年等。旋在真宁(今正宁西南)再败明军,迫总兵曹文诏自杀。

    崇祯九年(1636年),在高迎祥被俘杀后,李自成才被众位义军首领们推为闯王。领众“以走致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游击队战法。

    因此才连下阶州(今甘肃武都)、陇州(今陕西陇县)、宁羌(今宁强)。旋兵分三路入川,于昭化(今广元西南)、剑州(今剑阁)、绵州(今绵阳)屡败明军,击杀明总兵侯良柱。

    崇祯十二年(1639年),他与复起的张献忠合兵破竹溪,移师截断明军粮道。后协助罗汝才于香油坪击败明总兵杨世恩部。

    翌年春,移师围洛阳,得守军策应破城,执杀福王朱常洵。

    此刻的农民义军声势浩荡,旋挥师围开封,数攻不克,南走邓州,与脱离张献忠的罗汝才合兵,众号百万。

    其实这就是当时的大明朝,养了一大群只是懂得为官自保,其实空无治国德能的官员,一种事实和结果。

    那些不是治理国家的官员,其实只是来拿上班工资的一群集团员工而已。他们黑压压一大片站在大明朝的朝堂上,遇到任何问题都是一片鸦雀无声,事实就是等发薪日的这一天而已......

    什么叫官僚?什么叫**?什么叫无能之辈?这些人就是现实中的一种彰显。

    农民义军后乘明军四路向河南新蔡、项城调集,遣精兵于途中伏击,致明军阵乱败逃,执杀明总督傅宗龙于项城。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与罗汝才以20万众再围开封,激战20余日未克,回师攻破河南襄城,俘斩明总督汪乔年和降明的农民军首领李万庆(射塌天)。

    十六年正月,义军重返襄阳,以“三年不征,一民不杀”口号安民。

    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就此建立了大顺政权,在汝州之战中,歼明军4万余人,迫孙传庭败逃陕西。

    其实在大明朝事实已经腐烂欲溃,义军全面围攻时,它不要很多力量来推倒,它自己都在腐烂得掉渣......。

    灭亡明朝之后,义军当时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总兵吴三桂,未果。

    其实这个时候李自成要是有远见卓识或者身边有治世之能臣,他就会着手安抚天下,治理地方行政的混乱,加固边界的边防,坚壁清野与北疆,提防女真入侵就足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