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历史,它就此停在这一刻,毕竟它满目疮痍,不胜悲催......
一群强势上位的奸佞小人,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国家,它并没有就此走向繁荣与昌盛,相反,在一边强势崛起意图南侵的女真族,一个引进西方科技的东瀛岛国,它们秣马厉兵,操持军政,强大军力,它们事实已经虎视眈眈......
毕竟,这一片古老神州,给了它们一次难得的机遇。
内乱不止,天灾**势必齐出的大明朝......
此刻在魏忠贤和其党羽的事实掌控下,又在作何打算呢?
此时的都督张体乾,诬告扬州知府刘铎,代李承恩图谋陈解狱案,勾结方术士方景阳诅咒魏忠贤,结果刘铎竟被立刻斩首。
一个省级高官,他们不问究竟,也不看事实,说杀立刻就杀了。
魏忠贤的党徒又以睚眦之怨,诬告新城侯的儿子,锦衣卫官员王国兴,将他判以死罪,并罢免主事徐石麒。
看来死罪是魏忠贤一党唯一的刑律,并无其它。这也叫碰上的就死,遇上的就亡,即使一边看一眼的,说你死罪也就得死了。
这群人大权在手,官帽盖头,但是做人还有没有人性和道德?这个其实无需再评论。
御史门克新诬告吴县人顾同寅、孙文豸写诔文祭奠熊廷弼,两人被判犯了妖言罪斩首。其实人都死了,作为好友清明祭拜何罪之有?
东厂又逮捕侍郎王之,最终也将他毙死狱中。
凡是魏忠贤素来所恨的,像韩火广、张问达、何士晋、程注等人,虽已离职,也要将他们从官籍中除名,得罪得重的则被充军,死了的还要追赃,将他破家。
有些魏忠贤偶然忘了的,他的党羽一定追论前事,这些人曾经集结党羽联名上书弹劾过他,于是激起魏忠贤的怒火。
什么叫秋后算账?我们来看......
当时,明朝的内外大权,包括财政、军政和户部,工部吏部,礼部等全归于魏忠贤一党。
阉官除王体乾等人外,还有李朝庆、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做其左右拥护。
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称为“五虎”。
不知道蜀中王刘备起身来看到,会不会咳血再度死去?
魏忠贤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称为“五彪”。
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称为“十狗”。
其后他们又刷出“十孩儿”、“四十孙”等诸多名号。
估计号称谋臣数百,战将数千的曹操看到这里,都要割须弃袍逃走了......毕竟这群人厉害了。
而做崔呈秀这帮人门下的,又不可胜数。
从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巡抚,都遍布他的死党。
他内心一直忌恨张皇后,这年秋,便诬告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纵奴犯法,然后假传中宫旨意,企图撼动张皇后。
皇帝朱由校为他按奴法治罪,并当面责备了张国纪。
魏忠贤对此上级处理意见并不满意,又派顺天府丞刘志选、御史梁梦环轮番揭发张国纪的罪状,并说皇后不是张国纪的女儿。
正好王体乾及时危言劝阻,魏忠贤这才不得已罢了。
毕竟皇后是皇帝的妻子,如果真的死了,皇帝一天清醒过来......
估计王体乾是说皇帝的龙须只能顺着摸,你要是想拔一根,这后果......
天启六年(1626年)冬,三殿建成。
李永贞、周应秋此刻很及时的上奏魏忠贤平乱的功绩,朱由校遂进封魏忠贤为上公,加恩三等。
他的侄儿魏良卿那时已晋封肃宁侯,这时又晋封肃宁公,食禄按魏国公例发给,再加恩庇荫锦衣卫指挥使一人、同知一人。
工部尚书薛凤翔上奏,要皇帝给魏忠贤赐府第。
不久太监陶文上奏喜峰隘口筑成,督师王之臣上奏筑山海关城,刑部尚书薛贞上奏大盗王之锦狱案,南京修建孝陵竣工,甘镇奏捷,蕃育署丞张永祚擒获盗贼,他们都说是出于魏忠贤的筹划和计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