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法制混乱

加入书签


    为皇家输送物品的要向内库交纳一定孝敬费用?

    这还是史无前例的一个费用征收咧。??.r?a?n??ena`?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皇室向民间征用物品入库,提供皇家的日常生活用度,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啊,当时这些送贡品的还须交纳小费,以便验收合格,这是明朝管库太监私下创制的恶例。

    这地方看似平常,其实是金字塔下层一个很不错的阶梯。

    因为只要管物,就有贪污、勒索的机会,皇帝也不可能在这地方安置一个高清视频头,作为实时监控。

    一群小吏有了贪污的可能,就有了结交上层,提供上贡的资本,官路从此就活了。

    皇家内库的猫腻,当时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于是一层层上供,一层层的官吏之间暗中的所谓提携,据此成为了现代《官场现形记》的一种原始雏形。

    一旦有大太监得了好处,他自己也不会说的。

    皇帝高高在上,也想了很多办法禁止内库贪污的弊病,但他想不到,宦官为了贪污能聪明到什么程度。

    《明史》上说:“内府诸库监收者,横索无厌。”

    这就是在说,内库保管员的好处,不光是能够直接从库里拿,还可以额外索取。

    宫里的物品,一般是指定专业商户来提供的,这叫“解户”。

    解户运送供物来入库,管库宦官可以在质量上卡你,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你得另外再去置备,就此戏弄和折腾死你。

    虽然小吏有这小小的权力,这么着就能变钱。只要交了钱,就让你顺顺当当入库。于是一种行贿和受贿的风气,从明代中后期也正式的公开开启。朱元璋也是白忙活了。

    自然那些管理地方具体政务的行政后勤,捞取的好处更是无法查出弊端,也是历来海关和当时王朝税务事实秽乱的一种根本。

    这甲字库,是个索贿的好地方,在明代这是出了名的。

    史载:“甲字、供用等库,各处官解进纳一应钱粮,被各库各门内官、内使等人指以铺垫为名,需索面茶果、门单种种使用,致解户身家倾毙。”

    这里提到的所谓“铺垫”,就是勒索的方法之一。他们后来贪欲日增,导致很多人家家财用尽,也是一种贪腐的极致体现了。

    明代设立内库,仓库保管员由宦官去担任,是一大发明。

    而这些仓耗子,同时也发明了形形色色的取财之道。比较主要的两种,就是“铺垫”和“增耗”。

    铺垫,始于嘉靖年间,是指内库在接收商人所交的物料时,要求带有相应的包装、垫衬等物。这只不过是个名义,实质是伸手向商人额外要钱。

    这数目,决不是个小数,商人往往承受不起。宦官就把他们锁住法办,酷刑拷打,或者捆起来在烈日下暴晒,直到答应行贿为止。

    有的商人实在交不起,被逼破产,上吊投河的都有。

    增耗,这个法子是跟地方官学来的,即收东西的时候,要求比原定数量多出一部分,作为抵顶损耗之用。

    若多收百分之几,倒也不奇怪,但是明代内库的增耗大得惊人,白粮一石,公然加到一点八石才被收下,各项物料有被迫纳贿四百两银才得以入库的。正德朝时,纳米一百石,要加增耗银六十至九十两;到万历年间,加耗更高达十倍,江南白粮解户,鲜有不破产者。

    此外还有“茶果馈仪”之类,我们现代人也很熟悉了,说通俗一点那就是请客吃饭、喝茶钱、包红包。

    要是你不想给,就把你的东西撕烂、踹碎,或者索性没收,让你完不成任务,拿不到“批回”(回执),自然有州县官府按照大明律法重重的治你的罪。

    那时候的仓门内外,往往是富户痛哭就死,内官把酒相贺。

    魏忠贤当时废掉此法,可见农民出生的他还是懂得百姓之苦。他事实体会到了民生的哀恸。

    女真族大举南进,当时大明朝的辽东战事吃紧,战士急需马匹,魏忠贤为前线筹集马匹。

    朝中一群人等苦无良策,毕竟战争时期马匹是很难一时筹集到位的,于是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