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吏治清明

加入书签


    和一群蒙元帝国的官吏说到吏治清明时,800多位元朝的官员,都是坐在朝堂大殿的蒲团上,一个个神情很肃穆。

    铁木真历来不讲情面,蒙古的法典只是讲规矩。

    这里从元朝皇帝忽必烈,到功勋大臣,都听得很明白了。

    这个世界是整个华夏民族的世界,这个帝国,是很多民族共同的帝国。

    财富是天下人的财富,我铁木真统领的乞颜部,也是其中的一员。

    因此,满朝官员,但凡是被查出来,有来历不明黄白之物的,田地的,牲口和器物的,一律没官封存。

    然后收监,隔离审查。

    元朝对每个官员的现有资产做一个登记造册,先由每个官吏自己申报清单,然后派人核查后,盖章定论。

    此后每年的年薪都有发放证明。

    一旦在抽检时发现了来历不明的多余财物部分,这人一定就是贪官无疑......

    对贪官是采用罢官、降级,财产全部充公,流放、劳役的处罚。

    对行贿者就采用家产,田产,牲口,财产全部充公,杖刑和流放的处罚。

    对知情不报者,有杖刑,罚银,苦役的处罚。

    对举报,查实后系事实的,给予10%属于脏款的奖励。

    在地方建立保命官,由地方有名的儒生和名士担任其职务,负责接纳上报者,并且有对势弱民众予以扶持的作用。

    官场规定不接纳祖上财产积累到五万银以上的人为官。更不允许为官时家里有人经商的存在。

    即使是旁系亲眷系商业巨贾的,也得自行上报,让官吏去审理具体的现有财物后,再斟酌入官。

    一旦这样界定,可以不让喜欢从商的人进入国家管理的团队,你自己有能力去做生意,这个官必然是需要一群清官,不能捞油水的来事实担任。

    又想有权,亦想有钱......这本身合理么?

    群体是有着公平合理才能维持下去,一群人独自尊大了,高高在上了,它势必有很多非分之想。

    这里我们不谈历代的开国皇帝。

    他们势必都是利欲熏心的人,从刘邦到赵匡胤,从朱元璋到努尔哈赤。

    人势必有各种**,无**他不称王。

    古代的思想家都是在人类社会的最初,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它的论述就是君权来自民权。

    孟子的学说也在被后来的历代皇帝所验证。

    有一次,学生万章问:尧把天下让给舜,有这事吗?

    孟子说:没有!没人能把天下让给别人。

    万章说:那么舜的权力,是谁给的?

    孟子说:天给的。

    万章问:上天授权时,反复叮咛告诫了吗?

    孟子说:没有。天是不说话的,但上天会看人民群众的反应。

    民众满意谁,天就授权谁。天子之权是上天和人民共同授予的,叫

    “天与之,人与之”。

    这是最早的一种辩证法,也叫双重授权,或共同授权。

    此后的孟子还引用了《尚书泰誓》的一句话,叫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样一来,上天和民众的共同授权,就事实而论,其实是民授。他没有当面给皇帝一耳刮子,而是委婉的说出了一个事实。

    当时的实话能说到这个份上,易先生的评价为:已堪称伟大。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是否民主,关键就看授权主体。

    政权民授,就民主;神授,就君主;自授,就**;不讲授权,黑社会都不如。

    这就是一个很清楚的定义,这不是我的定义,也不是谁的定义,这是它自己属性的本意。

    然而,人类社会自从周人确立了“君权天授”的观念,授权问题就不再有人讨论。重新提出这个问题,明确把授权主体界定为上天和民众,而且“名为天授,实为民授”。

    华夏文明的历史上,孟子是第一,也是唯一。

    当时我古代中华史的民主传统,也就仅此一点民主内涵而已。

    君权来自民权,故民权高于君权,这就是孟子的思想,也是他与诸子的区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