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过头来,我们看看同样是宗教,我们华夏民众在做些什么。
明代被史学家验证,是武当道教学派的的鼎盛时期。
说明太祖朱元璋,本身出于农民,因此从小信奉佛道。
太祖以后明室诸帝,皆信奉道教神灵,并广设斋醮,崇尚方术。
在明朝皇帝,也多次任用道士,来参与国家的一些礼仪和祭奠活动,致使职业道士数量增多,宫观祠庙遍布全国。
因此,随着主流,上行下效,明代许多官吏也奉道习术。
至于下层民众,本来就存在道教习俗,在明代由于皇室的崇奉和扶植而更加炽盛。
道教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明代武当道教,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恢复发展起来的,并由于明皇室的崇奉和大力扶植,呈现出鼎盛局面。
明太祖朱元璋当时已开始奉祀真武神。真武神?我亦不懂,所以有请百度......
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他定都金陵后,就在鸡鸣山建真武庙,以每年的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遣官致祭。
规定“诸王来朝还藩,祭真武等诸神于瑞门”。
朱元璋当时对武当道士也比较重视,洪武十八年(1385年)特授武当道士邱玄清为嘉议大夫、太常寺卿。二十四年(1391年)遣高道召请武当道士张三丰。
武当道教是在明朝时期,真正的天下闻名。
真正把真武神,奉为皇室的主要保护神,并大力扶植武当道教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当年的建文帝朱允,在各地削藩,渐及燕府时,朱棣不肯束手待毙,遂发动“靖难之役”。
他为避免正统儒教的谴责,在博通儒道的和尚,姚广孝参谋下,利用聚集将士誓师祭纛时的天气变化,宣扬北方真武神“显灵”的神话。
燕王朱棣起兵祭纛时,天气骤变,乌云蔽空,姚广孝指认满天乌云为护拥真武显灵的“皂纛玄雾”,当时的朱棣仗剑披发,佯作真武附体。
不用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起兵夺嫡,制造“君权神授”的社会舆论。
于是公元1402年6月,朱棣率军入京,成功成就帝位。
七月,遣神乐观提点周原初“祭北极真武之神”,借此向全国表明自己与真武神的特殊关系。
永乐初年,武当道士李素希贡献榔梅。当时的朱棣亲自召见,赏赐甚厚。
在真正掌控天下兵马大权此后,朱棣颁行赞颂玄天上帝的《御制大明玄教乐章》,令全国道士演奏。
当时还遣官大修武当山和北京等处玄帝宫观庙宇,崇重祀事。
命道士篡修《道藏》,收入《大明玄天上帝瑞应图录》及御制碑文,宣扬真武是皇室保护神,并把武当宫观树立为“朝廷家庙”。
他这是一种宣传,在我们看来一直是做足了真人秀。
明成祖以后,历朝皇帝即位时,都要派专使到武当山致祭。
他们对成祖制定的崇祀真武,扶植武当道教的政策措施,都虔诚奉行,并不断补充完善。
此后的英宗即位后遣内官提督武当山。
世宗醉心方术,日事斋醮,自封为“飞玄真君”、“万寿帝君”,他认为自己能以藩王子入继大统,并认为“庚戌之变”,蒙古俺答军没有攻下京城,也是由于北帝真武的保佑。因此,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修武当山宫观,并多次斋送像器。
从明初到隆庆年间,明帝为扶植和管理武当道教,先后颁降圣旨敕诰三百多道,御制碑文近百通。
正是由于明皇室,对武当道教长期实行特殊保护政策,所以武当道教在明代两百多年中始终保持鼎盛局面。
那么道教大兴此后,营建宏伟宫观,长期派遣军民修葺洒扫。
明成祖从永乐九年(1411年)开始,十四年时间,委派重臣高官,“统领天下亿万钱粮”,督率军民夫匠二十余万,调集四川、河南、陕西及江南各省物资,其建成玉虚、静乐、紫霄、南岩、五龙、遇真、太和、朝天、清微九宫,回龙、太玄、复真、仁威、威烈、八仙、元和、龙泉八观及岩、殿、祠、庙三十三处,殿堂房宇一千八百余间。并修了四十多座石桥,一百多公里石蹬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