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唇齿相依

加入书签


    原本金朝可以走联合南宋恢复其国家繁荣的道路。

    但是它本身的一种制度,和一群人,曾经发生的那些个事,已经不容许它和南宋再走上复合之路。

    这也是金哀宗在亡国,身死前说了番自鸣不平的话:“我做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也无恨。所恨的就是国家社稷到我而绝,与历来荒淫暴乱之君同样亡国,为此让人愤愤不平!”

    南宋与金朝交恶,他其实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去修复。

    他要是做到一件事,至少可以不至于两边受敌,那就是用人才,用贤臣,做到明辨是非,知道轻重。

    其实他在最终逃到蔡州时,还在抱有其它的幻想。

    还想在这一隅偏安之际,挑选美姬服侍自己。

    这说明他走的路线,和所拥有的能力已经决定了,他必然穷途末路,不可救药了。

    首先他不知道如何外交,减少多一个敌人。至少把南宋也能稳住这点,他并没有做到。

    其次它没有有效的聚集自己现有的力量,把行政大权,军政大权,全部收到自己的手里,重新规划,重新布局。

    最终,他失去了很多战机,是因为他身边没有能人,没有人才辅佐他的行政和军事,更没有可以持久的经济实力,和群众基础。

    这是因为它的王朝本质,就是压迫与剥削劳动人民的封建贵族阶级,他执政前后,都没有好的政策安民和利民,所以它的王权就是湖面浮萍,空中阁楼,最后也是要垮塌下来的。

    他改变不了自己本身系金朝皇室的血统,但是它手里捏着的是国家的命运。

    只是他的无能和无知,加上他本身的视野、能力、德行的局限,才导致他的悲催。

    而另一个和它同样命运的国家,南宋,它的末日事实已经不远。

    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十一日,匆忙打算继位的完颜承麟正在行礼继位......

    蒙古都元师塔察儿带着蒙古大军,与宋将孟珙、江海率军二万开始四面攻城。

    当天城破,金朝两位皇帝陨落。

    一个曾经在中国历史上辉煌了近百年的金朝,覆灭。

    端平元年(1234年),金国最后的都城蔡州被攻陷,金国灭亡。

    这应该是南宋雪耻的一天,举国欢庆的一天。

    于是宋大将孟珙,率军队载着金哀宗的遗骨,回到南宋都城临安,当时的南宋一群幕僚将金哀宗的遗骨,送到太庙举办祭礼,去告慰那些被金兵欺侮过的先人。

    南宋全国上下一片欢欣,朝中还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虽然金朝在一日之间突然的消失了。

    当时宋蒙之间,对空出的河南一大片领地事实上的归属,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

    蒙古军北撤后,河南就成了无人占领的地区。

    这时候的南宋宰相郑清之,采纳了赵范、赵葵兄弟提出的“踞关守河”的建议,它的主要战略意图即“西守潼关、北依黄河”与蒙古对峙,这需要收复包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三京在内的北宋时期的中原地带。

    但主持灭金之战的兵部尚书史嵩之、参知政事乔行简、刚因史弥远死去而入朝得到重用的真德秀、枢密院副都承吴渊、淮西总领吴潜等多数大臣,对此设想均持反对意见。

    认为已经被战乱破坏殆尽的那一片中原地带无法提供粮草,再加上南宋军队没有骑兵,机动力有限,无法防御漫长的黄河防线。

    另外,这也会造成借口让蒙古向南宋宣战。

    其实他们忘记了一个根本和一个核心,恢复河山的前提条件,就是不战而取得外交的胜利,此后再图谋这片地方的归属问题和防御问题。

    这时候应该积极的去向蒙古可汗窝阔台取得共识,尽力的达成自己的意愿,即使不成,退而求其次。巩固边防,聚集军队,励精图治,准备和蒙古的战役。

    由于宋理宗急于夺回河南,尤其是原来在西京河南府的原北宋皇帝的陵墓,于是在灭金后的四个月内,宋理宗就三次派出使者到河南拜谒祖陵并下诏支持“踞关守河”的建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