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从属关系

加入书签


    在公元700年时,草原上是没有蒙古人这一说法的。

    根据《蒙古秘史》自己的历史陈述和《史集》的一些记载,蒙古部最初只是包括捏古斯和乞颜两个氏族的小部落。

    他们在草原生存的历史中,曾经被突厥人强大贵族兵团打败,最终只剩下两男两女。

    这两家人为了逃避曾经的敌人继续剿杀,逃到如今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河流域来生息繁衍。

    期间,它们与周围路过的草原其它弱小部族通婚联姻,大约经过400年时间,部落才逐渐人丁兴盛起来。

    因此在这时候,从原氏族中事实已经繁衍、分出若干氏族部落,最终形成蒙古民族的共同体。

    起源蒙古族形成以前,因为地处北亚的蒙古高原、大漠南北地区。

    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在公元前后700年,先后出现过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室韦一鞑靼等北方游牧民族。

    他们的民族频繁游牧活动,对蒙古族的历史发展,经济来源,产生过很深远的文化影响。

    蒙古族的族源问题,是多年来东亚各民族学术界争论、探讨的重大题目。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事实出自历史上的东胡-鲜卑-室韦一系。

    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历史上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西拉木伦河、大凌河、老哈河等诸河流域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由于他们“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史记匈奴列传》)。

    公元前209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东胡各部受匈奴人统治达3个世纪之久。

    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汉朝汉武帝大军击败匈奴,匈奴举部西迁,这个时候,东胡人的一支,鲜卑人逐渐占据了匈奴人的土地,鲜卑至此便强盛起来。

    其中起源于大兴安岭北部的鲜卑人的一支,拓跋鲜卑走出草原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统治中国北方草原148年,鲜卑也是第一个从草原走出来入主中原的民族。

    拓跋鲜卑人当时所使用的是一种古代的蒙古语方言,他们是蒙古民族的先民。

    公元3世纪后半叶,公元388年,鲜卑宇文部的一支,从鲜卑联盟中分离出来,单独游牧于湟水与土河(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流域一带,自号契丹。

    500年后,契丹新贵族耶律阿保机崛起,建立了大辽王朝,统治中国北方209年,契丹因此也是第二个从草原走出来的民族。

    公元4世纪中叶,居住于兴安岭以西(今额尔古纳河与大兴安岭东西一带)的鲜卑人的一支则称“室韦”。

    蒙古,是此前室韦人部落中的一支,始见于《旧唐书》,称作“蒙兀室韦”,它是成吉思汗家族所属,蒙古部的直系祖先。

    在历代汉籍中,对“蒙古”一词有种种不同译写,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

    至于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汇编》所引《炀王江上录》。

    这些蒙兀室韦部落人,被当时的突厥人称呼为“塔塔尔”(汉籍为达怛,鞑靼)人。

    史家们认为,室韦、鞑靼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可以称他们为室韦一鞑靼人。他们是原蒙古人,他们的语言保持着东胡后裔语言和方言的特点,这种语言和方言,应当叫做原蒙古语。

    据波斯人所著《史集》,“蒙古”是“质朴无力”的意思。

    “蒙古”刚开始形成氏族部落时,大概是个弱小的部落,后来随着他的强大,逐渐成为闻名于世的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名称。

    尼伦蒙古中,以孛端察儿为始祖的乞颜孛儿只斤氏最为著名。蒙古人一些不属于阿兰豁阿夫人后裔的蒙古人,他们被称作“迭儿列斤”,其意为一般出身的沿着山岭居住的蒙古人。

    据此,尼伦可能是指住在山岭上(蒙古高原)的蒙古人,而迭儿列斤可能是指住在沿着山岭下的蒙古人。

    蒙古人逐渐形成了尼伦蒙古和迭儿列斤蒙古两大部落集团。

    到了12世纪,尼伦蒙古已经有了很多氏族和部落,其中有乞颜、孛儿只斤、巴阿邻、别勒古纳惕、不古纳惕、哈答斤、萨勒知兀惕、沼兀列亦惕、那牙勒、巴鲁剌思、不答阿惕、阿答儿斤、兀鲁兀惕、忙忽惕、失主兀惕、朵豁剌惕、泰亦赤兀惕、别速惕、雪你惕、合卜秃儿合思等等,他们都是阿兰豁阿的后代,这些氏族是蒙古部的同族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