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假道于宋

加入书签


    在蒙古大军事实抵达中都后,我蒙古三路大军兵临城下,却是不取。

    各种原因,我此刻也不方便细说。

    一则是长途征战上千里,全军人马疲惫这是一说。

    再就是蒙古人不得不提到的战利品,物资分割问题。

    所以这些人拿不到军功的奖励,他们是没有精神继续打仗的。何况拿到财物的蒙古人都是想立刻回家,给家里的人,并且去享受一段时间草原人恬静的生活。

    这时已经是深秋十一月末,进入冬季的时候......

    这就是草原人,属于狼一样的习性。

    这也是我铁木真不能不考虑退兵的一个理由。

    正因为自己国家政权的几乎被颠覆。

    新即位的金哀宗,完颜守绪下令停止对宋战争后,蒙古对于南宋而言,已经失去了当时军力制约金国的实际价值,宋蒙的外交关系迅速由此降温。

    恰逢此时的金哀宗有意与南宋联防武休,以防备蒙古绕道攻击金国后方。

    无奈金国当权的大臣认为,此事有失颜大国面,而全力加以阻挠。

    而南宋方面也不甚热心,最后,此事事实未能成事。

    不过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

    宝元三年(1227年),蒙军悍然进攻南宋川陕战区,由于四川制置使郑损,擅自做出了弃守关外五州(阶州、成州、凤州、西和州、天水军)的错误决定,致使自吴时代以来南宋经营百余年的“三关五州”防御体系彻底瓦解。

    这就是史册上著名的“丁亥之变”。

    其实这也是成吉思汗,对蒙古大军后期事实作为的一种不可预见性。

    此后,南宋对蒙古的外交更是愈加冷落,从此南宋朝内,再无和蒙之议,甚至还与金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

    当时,湖南转运使赵汝与之前被俘的黄掴阿鲁答,在潭州就曾经私下商议,联合抗蒙之策,两淮战区的赵范、赵葵亦与金国将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约定过共同防御蒙古大军南下。

    由于没有南宋的支持,蒙古对金作战依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陷入了“入关不能,渡河不可”的尴尬境地。

    此刻蒙古大军才知道了,对进攻南宋所辖的川陕战区事实掠夺,实乃不智之举。

    无计可施的蒙古人,此后只好另想它途,别取西径。

    宝元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曾经言:“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

    但成吉思汗当时的想法过于简单。

    其实在蒙古当初和金朝对战初期,南宋方面早就识破了蒙古的联盟企图。

    所以,绍定三年(1230年),蒙古派遣李邦瑞出使南宋的时候,宋廷直接选择了拒绝其入境。

    由此可见,南宋的外交还是很务实的,与蒙古交往也不过是短期互相利用的权宜之计,其最终目的还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

    但是这些政治上的外交失误,并不能阻挡蒙古大军“假道攻金”的意外成功。

    绍定三年(1230年),蒙古的攻势严重受挫,在攻打庆阳、卫州、潼关等诸战役中,战事确是接连败北。

    成吉思汗此前提出的,“假道灭金”策略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绍定四年(1231年),蒙军攻克凤翔后,窝阔台可汗召集麾下蒙古诸王大臣商议灭金。

    最终蒙古人通过如下决议:拖雷率右路军自凤翔过宝鸡,渡渭水,迂回四川后沿汉水之下,进入河南,从背后攻击金军,而窝阔台率中路军自白坡渡黄河,斡晨那颜率西路军由济南西下。

    当然,蒙古一开始还是希望南宋能够主动借路,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再次派李邦瑞出使南宋。

    虽然这次南宋再次用礼节接纳了李邦瑞,但其借路请求事实遭到南宋当局的正面拒绝。

    或许,这时候的皇子拖雷,就该意识到自己的大军其实处境之危险了。

    其实,当时窝阔台的本意,其实就是想借宋、金之手除掉拖雷。

    在争夺成吉思汗此后的蒙古可汗之位上。

    在三个铁木真的儿子中,没有谁看好一直沉默厚道的幼子托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