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先皇病重

加入书签


    我进入玄武门时,在这里下了马车。

    此刻已经有早到的朝官在玄武门类两边的宫殿大堂中歇息与聊天。

    他们三五成群的,在这里等候一个小时后的朝廷议事。

    这都是四品和五品官员在这里,一品二品大员都迟迟未到。

    唐朝官制:为大唐中央皇权属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

    门下省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

    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还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官员品级:由正一品到从九品。

    中央官制:令外之官,附加官员俸禄、禄米、土地、俸料......还有随行人员车驾仪仗等的讲究,还有为官员修造府衙的说法。

    毕竟一个国家很大,事无大小,每一件都是事情,地方的财务支出和征缴,罪案和民变事务,都得一级级上报给皇帝批示。毕竟用的都是他这个大当家的库银,管理的都是国政。

    此刻因为皇帝病重,立谁为后继,这是很多人在猜疑的事情。

    也是对一群在朝官员很重要的一个事情。

    毕竟朝中的势力凭多,哪一股势力得势,另外的必然会被频频打压。

    皇帝继承人的候选,这是一个最大的事情。

    “居然来了一个生脸的,哎呀~!看他样还真拽了不成?”

    我身边跟着上官仪,直接从这群人身边过去。

    毕竟我要五品官,此刻的武皇后给了我三品正职的尚书,史部尚书,还兼任一个从三品的议政鸿胪学士。

    (注:正三品职官:侍中、中书令、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门下侍郎,中书侍郎。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此刻是为了有人给她事实上的政权扶持,皇后武媚娘给我的已经足够大的官职了。要知道狄仁杰此刻都是从四品官,还是太宗额外破例爱才,此前给的职务。

    后来因为得罪在朝权贵,他历经褒贬,多次流放。

    (注:从三品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此刻的大理寺卿下面的办事官员狄仁杰,因为在地方上处理了很多名动一时的大案子,深得民意。

    686年,狄仁杰被外放为宁州刺史。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爱戴。宁州百姓为他立碑刻石,以颂扬他的德政。

    当时,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弹劾了大批州县官吏。但当他到达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境内后,却不断听到当地百姓称颂刺史,因而向朝廷推荐狄仁杰。

    不久,狄仁杰又被征拜为冬官侍郎,这是正四品的官职。

    (注:正四品上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我一个不知名的人,一进这大明宫,就有这样显赫的位子和官职,自然会有诸多人的非议。

    只有从我的名字来论,上官朗,系上官仪丞相家的什么人么?

    他们一时......也不敢多议论了。

    其实在此前,唐朝官员的任命都是群官上表保举,皇帝依据功德和能力给予任用。

    这是沿用汉朝历来传承的旧制,不保举,则不堪用。

    也不知道谁定的规矩?后面改朝换代,什么都照旧,就是只换个别人的说?

    秦始皇没有立这个规矩,他是有功劳则用,立大功,则大用。

    但是他亦没有一个科学的官僚晋级制度,和评论官僚政绩的机构存在。

    因此,治理当时汉朝,就演变为事实成了一个家天下的问题。

    此后的朝代,多少在朝局中也带着这种不科学的俗套与败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