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铸造辉煌

加入书签


    听说来自东方的蒙古大军带来了强大的东方文明。

    北非迦太基的旧址这里很快的围满了来看热闹的当地土著人。

    紧接着,我强势的和罗马军团的行省军团对垒。

    在战斗中砍杀了对方的将军。

    然后罗马人溃败了。

    再次没有理由的撤离了北非这一大片干旱少雨的土地。

    在他们的眼里,一个曾经被夷为平地的迦太基旧址,这里还能有什么价值。

    至少在我的军团来到这里时,埃及的十万民夫坐着五百只巨大的海船,运来了大量的木料和铁矿石。

    然后我整合当地的土著人30万,联合我的军团十万人,重建一座新的北非城市迦太基。

    西班牙殖民地上的所谓罗马执政官掌控的新迦太基城,渐渐的逃来五万多原迦太基的奴隶。

    一时间,我修建一座石头城市的劳力不断的增加,并且泰西封的大量木料和钢铁构件,一包包水泥,也被埃及的大船一批批的转运到这里。

    新的船坞,新的码头,新的海边仓库,在一个个的被修建起来。

    每天这里劳动的人们就有近60万人。

    几乎每一天都能看到大量的建筑,用肉眼可见的速度被竖立起来。

    更多的非洲难民和饥民来这里劳动,换得一天的食物。

    所以在这里不愁没有劳动能力。

    还能看到几十头大象在搬运笨重的木料上岸边木料堆积场。

    直径五公里,高十七米的泰西封外城,和内部的内城墙遥相呼应。

    堆砌城墙的全部石头,都来自地下矿脉开采后的碎石和矿石废渣。

    这里没有任何资源是可以简单的被浪费的。

    何况这里并不缺的就是优质的建筑材料黄沙。

    数万的战马和骆驼在运送一包包的沙子。

    海边的石头船坞,在修建长一百六十米的,巨大钢骨木结构战船。数百铁匠木匠在船身上钉着钢质船身的巨大龙骨,在分割巨大的船舱层面,在镶嵌船体外部和船甲板上的铁甲和桅杆。

    我计划打造两百只这样的排水量过万吨的铁甲战船。

    这批造型巨大的战船,也会是后期我回华夏的海船。

    这种海船有主桅杆三根,位于核心龙骨的中部和附近,前后还有两个附加桅杆来调整风向的辅助桅杆各两个。

    还有在海面起了飓风时,用作牵引海船破浪前进的风伞挂钩位子,位于船的两侧船舷钢结构的等距离位子上。

    整个战船全部用内部的隔离舱加固内部实体,上下公分26到36个大小不同的舱室。

    两侧船舷的最上面三层舱室,都有可以闭合的等距离舷窗,每一边会有四十多个火炮的炮位。

    当然这是战船的一个特殊作用。

    船甲板上还有主炮十六门,可以360度旋转大炮基座,来实施远距离火炮攻击。

    射程目前只有十二公里远。

    毕竟是火药滑膛炮。

    在迦太基的冶铁场,不断的有坩埚在倒出钢水在注模。

    每天能派上用途的五吨钢铁,都是用来铸造修建船体和木屋的铁钉和铁条,还有锹钉、铁锔、铲钉、蚂蟥钉等专门造船的结构钉。

    巨大的海船通过内部密如蛛网的船内部舱体木结构,紧密的被这些铁钉结构件切合在一起。

    即使遇到完全颠覆和翻转的情况,船体都能重新回位,再次行驶在海面上。

    这是我在总结了华夏一个人,叫郑成功的海船结构图的基础上,在结合中世纪末期,海上海盗战船的整体结构打制的快速行驶船型。

    海盗战船就是用多桅杆,多帆船巨帆的形式。

    我就采用了硬质油布帆,在亚麻编制的麻布里,加入木质网格,木质网格用不锈钢丝连接,扬帆时能比普通的帆帆大几乎一倍。

    加强了主要桅杆强度的船,能行驶同样大小的,那时候古代木质战船的1.8倍速以上。

    此后我不可能带着大军,还拖着十数万吨的补给物资到处跑路。

    有了战船后军队可以在地中海上转战战区,在海船上还能休息和训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