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铸造神兵

加入书签


    我来到战国硝烟四起的日本,不过是躲避之前西汉时代汉武帝的一种猜忌和怀疑。

    当时并没有预料到时空错位,或者根本上就是历史刻意的把我转移到了此刻1578年的日本。

    最上义光是一个善于用各种政治手段和各种军事谋略的人。

    而他们各大名的手中,其实都有一本徐福时代带到日本,后来经过不断修缮的《孙子兵法》。

    在我的《三十六计》带到日本后,事实经过精密编撰的兵家策论已经十分完善。

    所以丢掉那本《孙武兵术》的最上义光看得津津有味。

    此前在越后村上城里,我修建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炼钢高炉,都是在地下挖深达三十米的深井。

    在地下完成炼钢冶铁的过程。

    这样的建筑高炉的形式,一个是便于封闭高温的炉膛,合理节省焦煤的用量,在向炉子里加入燃料时,也很便利,不用民夫背着煤筐子,爬30多米的高炉。

    其中直径十五米,八口的转窑炉子,也是我但是最先进的发明。

    下面的耐火砖窑,一个个轮换着烧砖头,上面不停的还在冶炼钢水,这样,不停的有红砖和瓷器烧制出炉上面还不断的出坩埚的钢水。

    整个越后村上城里都是从事冶铁和烧砖的民工。

    具体统计有18万人,家属住在外城郭和城外的村庄农田中。

    在主城有敌军来袭时,开启外城两个城门让百姓进城躲避。

    主城修建在山岳半坡之上,只有一条宽五米的石道上下,环绕主城盘曲而上,上面弓箭投矛,枪弹和雷石不断落下,即使十万人来攻打,都不可能十年内靠近外城郭一步。

    里面还有中环城墙和内环城墙,将军的主室城楼高28米,一般有上下六层。不算基座两米高。

    除了越后村上城内外三道城墙,我全部用重120斤的石条垒砌外,城里的民居和家老的住房,全部用烧制出来的红、青和黑色三种砖瓦修建。

    砖的颜色是因为采用的河边胶泥不一样。

    此刻家督最上义光的山形城也是一样的,修建了很高大,坚固的三道城墙。内外城门系重三吨的钢质栅栏闸门,内部还有厚十公分的木门加表面白钢片镶钉构成。

    战时,钢质铁闸才被铰链放下来,平时绞上去。

    木门后还有两道金属杆作为木门的防止撞击的支撑,还有两块备用的门板可以替换。

    这样的城门估计直接用加隆炮直接打中,否则没有办法可破。

    看到城墙上十米高的内部还有刺矛和刺剑的孔。

    最上义光也是醉了。

    这样厚实的水泥浇筑的城墙即使西洋火炮也撼不动。

    所以在我们最上后羽军大军去征战四方时,主要的城郭派遣妇女弓箭兵,老人投石兵,孩童刺矛兵都能守住。

    加上每个城我们事实会留下一到三千士兵来驻守。

    此外,我的秘密地下冶铁烧砖窑的工厂只有最上义光和几个信得过的家老见过里面的场景。

    地下室的十几万工作人员,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中,不得外出,三班轮换,在地下巨大的工场不断的生产钢质弓箭头,t钢花纹钢武士刀,战矛等钢质武器。

    最隐蔽的一个工场在用最好的钢水铸造火枪。

    在一个浇注铜和铅的车间,这里每天都在铸造钢芯枪弹和铅锌金属件。

    目前我每个月能制造有壳子弹五千发,枪支一百三十支。

    毕竟全部系铸造后手工人工打磨金属构件。

    在这个没有电的时代,什么都是靠人手工来制造,完成所有的枪械零部件,子弹的装配部件的生产。

    不看这么点产量,在那个时代这个生产效率已经是很惊人的。

    毕竟五百个金属工匠和五百个熟练打磨工在完成这个项目。

    条件趋势,不可能再增加人数,毕竟好的钢铁材料也很有限,生产量也是被这个瓶颈所限制。

    在继续这样的秘密军备生产一年后,事实上最上义光的八万军团也训练得很不错了。

    事实上在我的蒙古铁骑军的带领下,最初对北面安东和南部的兼并战仅仅持续了一个月就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