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夜谈 III-第2/3页

加入书签
    如果湖南、江西腹地真的被蒙古军队搅的天翻地覆,朝廷命他从鄂州城中突围出来主持全局,是非常合理的推断。

    他心中对贾旭又再高看了一眼。

    而贾旭的“推测”还没结束。他在书房里又转了几圈,继续说着:“不过大人也不必犯愁。之前说了,兀良合台先前带去攻交趾的军队本就不多,疲师远征,况且自西南峻岭之中穿山而来,所能保障的兵力注定更少。虽然打我大宋腹地一个措手不及已是难免,但是纵使其转战千里,百战百胜,也注定是越打越少,不会有什么根本作为。对于兀良哈台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在流窜劫掠后,与正面之蒙军汇合,才可保自己这一路偏师,不会在我大宋的腹地中生生被耗光。四川方面因蒙哥之死,敌军已退,那么兀良合台下一步的目标就只能是奔着忽必烈而来。到时大人不必忧虑,随便布置一下,礼送其过来与忽必烈汇合即可,便又是一个运筹帷幄,解心腹之患的大功。”说完他冲着贾似道拱手作了个揖说道:“不过大人切记出城之后,新的行辕驻处,要向东去寻个地方,而不是向南,否则容易被北上而来的兀良合台撞上。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了大宋,还请大人小心为上。”

    贾似道听到这里点了点头,然后又抬眼看了看贾旭,问道:“可是若放得敌偏师与忽必烈主力汇合,敌军势愈盛,鄂州城岂不更危险?”

    不知不觉中,贾似道已将贾旭视为一个可以和自己探讨问题的对象了,这是潜意识里对贾旭能力的巨大承认。

    只是当下二人都没意识到这一点,贾似道是下意识,贾旭是没工夫细想。

    他现在只想趁热打铁,把自己的“推断”说完,把自己钉在贾似道心里的“桩”打牢。

    “孩儿说句不该说的话,大人离城移司之后,鄂州城就算破了,与大人何干?大人在城中时,城池固若金汤,大人离城,城就破了,那只不过是更彰显大人之能而已。”贾旭笑着说道:“而且鄂州城破不了。蒙军围城月余,攻城不辍,早已是师老兵疲、强弩之末,无能为矣。更何况,忽必烈现在的头上,还悬着一把利剑!”

    贾旭说到此处,顿了顿,吊了吊他爹的胃口,方才继续说道:“蒙哥身死,蒙古大汉之位空缺,这忽必烈就不想争上一争?他又能在这鄂州城下等多久?就算他放弃争位,不惜一切代价,攻下鄂州城,甚至横扫江南,灭了我大宋又能如何?到时新上位的蒙古大汉,对他这个资历深厚、甚得众望、又刚刚立下大功的宗王会怎么看?一纸诏书召他回京,好则寻个封地小心翼翼惶惶度日,坏则良弓藏、走狗烹,不过如此。所以忽必烈不是可能回去争位,而是一定会回去争位!他在这里耗不久了!他现在还不退兵,无非就是想打下鄂州城,挟大胜之威回军,为自己争位增加筹码而已,而当他最终意识到自己破城无望之后,他就必定会退兵,而这一天,已经不远矣!”

    贾旭终于将话收尾:“至于蒙古蛮子退军之后,大人立下不世之功,升官封赏、执掌权柄,都是顺理成章之事,无需多言。只希望到时大人不要忘了今日之约。”

    今夜整场的谈话,对此刻的贾似道来说,是给他内心很大的震撼的。倒不是说贾旭说的这些有多么的神谋鬼断,很多事情基于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都是很合理的推断,见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人很多,也不算如何稀奇。

    让贾似道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贾旭的表现。在贾似道的眼中,自己的这个儿子,从小顽劣,不喜读书。自己虽然当初也是个著名纨绔,但他的父亲贾涉是个一板一眼的传统文人,还是逼着他读了很多书。而他在对待后代上,显然没有自己的父亲那么有耐心,加之常年在外做官,使贾旭一直处于一种放养状态,成天在临安和其他官员家的那些不着调的公子哥们厮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