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镇宇便开着大奔照旧在那家吃早餐,然后八点就到达分局。打卡报道没多久,表哥就来了,张局也来了,和张局打了一声招呼,确认阿发的安排没有问题,趁着点时间,和表哥吹吹牛皮,抽抽烟喝喝茶。
然后到海事直接一轮派烟,逢男同事!陈哥本来打算让镇宇跟着去巡逻的,镇宇直接说,要去玩水鸟,这个更重要!无奈的放行,毕竟镇宇最近太火了,都不像水鬼了,升城隍了!
到了水鬼庙,德华夫妇,汤米,阿豪四人已经开始轮着水鸟了,玩的不亦乐乎。看见镇宇来了,更是四人都水鸟疯起来,而镇宇则是坐在马扎上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
古惑仔的特辑,《兴波作浪》《友情岁月》《知己知彼》《甘心替代你》《刀光剑影》《我愿你知道》《情与义》《我话事》《战无不胜》等等。
古惑仔”是一个几乎每个80后的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绕不过的词。可能会有人不知道郑伊面是谁,但是铜锣湾扛把子陈浩南的名字每个男孩子肯定耳熟能详。这部在地下录像室流传开来的港片不知不觉地就红遍了大江南北。
从1995年的《人在江湖》到2000年的《胜者为王》,无论是5岁还是15岁,在刚刚开始睁眼认识世界的时候,在叛逆寻求自由的时候,看到这一帮义字当头快意恩仇的少年,有什么办法能阻止肾上腺激素的喷发呢?
虽然基本上没有家长会同意这句话,但是“没看过《古惑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不知是谁把“揸fit人”翻译成“扛把子”(现在一般译成“话事人”或者直接译做“老大”),倒也颇为传神。“义”字是《古惑仔》的最大的招牌,也是道德判断标准。所以我不赞同有些人所认为的古惑仔是“反英雄”的典型,因为它所传达的依然是正统的价值观念,有争议的只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黑社会身份。
黑社会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少年!误导青少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罪名,在我的小时候,《古惑仔》是被禁止观看的,等我长大了,它又变成了“肤浅”与“幼稚”。
其实,完全不必要这么紧张的吧?
只不过是少年在特殊环境下的成长历程而已。
只不过是黑帮片而已。
《古惑仔》并没什么新鲜的故事,还是那些被前辈们讲过无数次的恩怨情仇。人物性格的塑造也没有突破,立体的人物并不多,并且大多缺乏发展,细究起来这甚至是缺陷所在。它能够在观众中成就史诗级别的口碑除了成功的病毒营销之外,主要在于两点改变:
第一是人物设定更贴近观众。以往的黑帮片,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老大和他周围的高层身上,创作者们一直把这种疏离感作为美的来源,就像一幅异域画,刺激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古惑仔》反其道而行,山鸡和浩南说不定就住在你家对面,他们的遭遇可能会是你家孩子的未来,颤抖吧,父母们!负面的社会效应激起了少年的叛逆与好奇,是的,他们才是主要的票房贡献者。这是一个阴谋。
第二是写实风格的打斗场景。八十年代的香港影坛是吴雨森和他的“黑色暴力美学”的天下,熟悉的镜头再重放一遍,墨镜、双枪、扑棱棱鸽子飞起来……听都听腻了吧。枪哪有这么好搞啊,还在大街上枪战,一把枪里几百发子弹,开枪只打地面,主角永远打不到。嘿,醒醒吧!《古惑仔》改变了这种浪漫主义形式,一帮街头小混混群殴,拳拳到肉,刀刀见血,这才是男人的战争。
《古惑仔》系列电影一共有六部正传(《人在江湖》、《猛龙过江》、《只手遮天》、《战无不胜》、《龙争虎斗》、《胜者为王》),三部人物外传(《洪兴十三妹》、《山鸡故事》、《洪兴大飞哥》),一部前传(《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以及若干打着古惑仔系列的名号却与《古惑仔》的人物和故事毫不相干的作品。零零散散达到两位数的作品当然无法保证质量,庞大而凌乱的情节线也使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受到影响,往往会有前后矛盾的情况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