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七流

    乔御沉默了一下才说“不是。”

    施文低下头, 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那你可以走了。”

    乔御咳嗽了一声“施教授,其实这次来,是我有一个实验项目和结构生物学有关, 希望您能帮忙掌一下眼。”

    施文顿时双手抱胸,哼哼唧唧道“你怎么不找叶勤学”

    如果此时, 在施文面前的是个马屁精, 那回答自然是“叶教授在结构生物方面比不过您”,好让施教授日后在酒桌上也能和别人吹吹牛。

    但乔御虽远离职场许久,却依然深谙办公室斗争之精髓。

    他回答道“叶教授最近比较忙,让我过来找您。”

    施文对这个回答勉强满意。

    “行,把你那什么东西,拿给我看看吧。”

    乔御递上了随身携带的文件夹。

    施文掂了掂, 笑着说“很重啊,功课做得挺多, 让我看看你怎么水的。”

    他翻开第一页,看了眼标题,喃喃自语道“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

    冷冻电镜单颗粒分析技术作为结构解析法的一种,是近些年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达到能将分子量超过3000kda且生化性质稳定的蛋白质解析到接近原子分辨率的水平。

    但想再进一步, 进行小分子量蛋白质的高分辨解析, 无疑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为在现有技术下,小分子量蛋白质颗粒在冷冻样品中很难达到合适的衬度。

    乔御给出的项目课题,是测量链霉亲和素蛋白在冷冻电镜下的单颗粒三维重构。

    “你怎么想到测链霉亲和素蛋白的”施文问。

    乔御回答得十分直接“大小合适,提取方便。”

    链霉亲和素蛋白是小分子蛋白质的一种, 只有66千道尔顿。

    别看期刊上论文发的一串一串多邪乎,其实这些年,已经有不少学者围绕“最小”两个字文。

    今天x教授发表了300kda蛋白质的高分辨三维图,明天y教授就要发表个200kda的蛋白质解析图。

    你水一篇,我水一篇,水到最后发现没办法再往下测量了,大家就换个方向研究。

    反正冷冻电镜就在那里,多折腾一下,结果总会出来的。

    目前,“最小”这个记录的保持者,是东京大学的竹内教授。

    他测绘的是一种大小在100kda左右的分泌性蛋白,论文于两个月前发表在分子结构上,那是一本影响因子12的大期刊。

    乔御要做这种研究,只能往更小的蛋白质里做。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施文没想到,乔御写这么多,竟然真的不是在水字数,而是肚子里有存货。

    他从头看到了尾,发现对方准备十分充裕,给出的实验方法也确实可行。

    他琢磨了片刻,把论文叠好放在桌子上。

    施教授是不太喜欢给人留面子的,当他的研究生绝对是地狱级别难度。

    这些年,施文看完就直接丢进垃圾桶的论文不知道有多少。

    而乔御的文件还能留在桌子上,足以见他的肯定。

    施文“不错,你是哪个地方有问题”

    “我想知道您在做结构解析的时候是如何提升蛋白质颗粒在照片中的衬度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