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蛮荒部落 第三十七节 远方消息-第2/4页

加入书签
罗桑找了十个小娃子进娃子学堂,五男五女,大的十三岁,小的九岁,大都出自对他忠心耿耿的朗生家庭。罗桑将他们交由阿奴管理,她规定每个进学的娃子,都有两顿饭管饱,课间有热腾腾的酥油茶,还发了一身新的羊皮袍子和靴子,学得好的还有奖励,视进步程度而定,所以这些小娃子们动力十足。汉文是李长风教的,现价段不过是识字,吐蕃文是阿波教的,孩子们很喜欢他。

阿波也教阿奴他们吐蕃的历史,风土人情,还有算术历法,有时候还会讲经,他学识渊博,多金等人非常尊敬他。阿奴倒是跟他没大没小习惯了。

卓玛的课不多,学生主要是阿奴,李长风有空也来,刘仲云丹完全是跟风,还有就是沈嘉木,眼神晶亮,一开始倒把卓玛唬了一跳。卓玛主要讲锅庄的运转和如何待人接物,她从小在锅庄长大,耳濡目染,又做了十来年的‘阿加’,经验很丰富,口才也好。阿奴学完消化后,会挑一些讲给小娃子们听,所以阿奴也算半个小夫子。

还有就是跟着沈家几个护卫学武术,阿奴继续练她的绳镖,刘仲跟着十七十九练温家拳和刀法。他们也在娃子中间挑了几个身手灵活,资质上佳的学武艺,阿奴原来是想在阿依寨训练人手,现在不过是换了地方换了人。见十二等人辛苦,阿奴还付了不少工钱。

罗桑貌似非常有钱,他跟阿奴算过他的财产,珠宝,牦牛,马匹,茶叶,盐巴,还有买来的农田和牧场,以及上面的收成,还没有算完,阿奴就睡着了,在梦里咯咯的笑。

沈青娘也动了收徒心思。她的本姓也是沈,剑法是家传,没有名字,祖上曾是福建古田凤翔寺的武僧,父亲是屠夫,在她八岁时,父亲与人斗殴错手杀人,被判偿命,那家是当地大豪,将沈青娘母女俩赶出古田。母亲受惊病重,耗完所有钱财后去世,沈青娘孤身一人四处游荡,她自幼跟着父亲学的一身武艺,虽然年幼但饱经人情世故,人又机灵,倒没有吃大亏,但是在城镇,一个小女孩独自讨生活艰难异常,常常被人欺凌。她渐渐避往山中,一日无意中听见土匪要打劫沈浙沈纨父女,她报信救了他们,沈浙见她孤苦伶仃,却古道热肠,就带着她回到福州。沈浙那时已经辞官,父女二人带着家仆扶着妻子灵柩返回福州,沈浙妻子出身福州大族林氏,她的遗愿是归葬故乡旗山。沈浙安葬妻子后,在旗山开办了书院。沈浙见她聪慧,很是喜欢,收她为女弟子,女儿沈纨出嫁时,担心老父,沈浙又认了沈青娘为义女,后来她与沈浙弟子齐恒相恋,成婚十二载,两人感情甚笃,她一无所出,齐恒也不在意,原以为此生就此终了,不想中途发生如此惨变。

如今,她下半辈子要做的事情,就是看顾阿仲,义父只剩这一根血脉,还有就是传下沈家剑法。沈家剑法从不外传,但是她想起故乡千里,山长水恶,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埋骨异乡,决定还是找个传人。她看见那个阿霞家的果儿不过十岁,根骨上佳,问过阿奴,想收她为徒弟,她原本想传给阿奴和刘仲,可惜刘仲喜刀,阿奴不适合习武。

阿奴一口答应,将果儿的奴籍去掉,送到沈青娘那里。

不久,格列将仁钦卓玛接回来。她进门后,首先在灶中煨桑烟(烧松柏枝的烟气)、祭五谷,做祈祷后,再去触摸一摸灶具和耕牛,并开始做家务事。从此,他们的婚期结束。

白珍将管家的权利交给了仁钦卓玛。

天越来越冷,到了哈气成冰的地步,连河上都结着一层薄冰。

阿奴每日里忙个不停,卓嘎笑她比刚刚管家的仁钦卓玛还忙。阿奴不敢停下来,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学要做。

这天清晨,阿奴又听见铃响,迷迷糊糊中,像是在梦里飘荡。忽然卓嘎跑进来叫:“看看,那支牦牛队是从东边来的。”这时候从这里路过的牦牛帮马帮都是从西往东走,过邦达草坝回到中原一带的。好长一段日子没有商队从东往西去拉萨了。

阿奴一个激灵,爬起来冲到窗前,刚打开窗户,一股寒风灌进来,她打个寒噤,顾不得冷,一看远远的一队牦牛队向这里走来,是东边来的,沿着阿奴他们走过的路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