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只有爱,才能拯救自己-第4/7页

加入书签
相反,我们的文化却鼓励一种分心而弥散的生活方式,在其他任何地方,这种方式是无与伦比的,你一下子做很多事情,诸如阅读书报、听收音机、聊天、抽烟、吃饭、饮酒、喝茶。你是有一个宽大嘴巴的消费者,你渴望,同时也乐于吞咽一切东西——图画、饮料和知识。

这种专注感的缺乏,在我们自己寂寞和孤独的困顿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坐着不动、不说话、不抽烟、不阅读、不饮酒、不喝茶,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他们就会坐立不安,一定要使用手或嘴做点什么事情,不然一点都不自在。

第三个因素是忍耐性。任何曾试图掌握一门艺术的人会知道,如果你要想取得任何成就,忍耐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想追求快速的成果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何艺术爱好者的比例都要大得多。根据学会一门艺术的一般条件,作者就必须提出一个更为重要的观点。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轻而易举地学会一门艺术的,但是,可以这么说他是慢慢地学会的。

一个人在着手一门艺术本身之前,就必须学会许多其它的——并且常常看起来不很连贯的事情。一位木工徒弟一开始先要学会怎样放好木样;钢琴演奏艺术的新手,一开始就得练习指法;如果一个人,想要成为艺术中的大师,他就必须一生致力于这门艺术之中,或者至少同它有关系。一个人的身体,在艺术实践中成为一种工具。同时,根据它所达到的特殊功能,他必须保持健康。就爱的艺术而言,任何一个渴望成为这门艺术中的大师的人,开始就必须实践约束感、专注感、忍耐性,乃至他一生的每一个阶段都这样做。

弗洛姆指出,有一种态度,对爱的艺术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到现在为止,我们只间接地提到它,既然这种态度是爱的实践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直接地讨论这种态度:活动性或积极性。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活动并不意味着“做某件事情”,而是一种内部的活动,是一个人的才能被创造性地使用。

二、爱:对生活意义的寻求

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博爱就是对所有的人都有一种责任感,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这也是《圣经》里提到的一种爱的方式:爱他人应如爱己。博爱是对所有人的爱,其特点是这种爱没有独占性。

1.爱他人若爱己

弗洛姆说,如果我具有爱的能力,我就会去爱我周围的人。在博爱中凝聚着同所有人的结合,人的团结和统一。博爱的基础是认识到我们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物都爱自己的后代并照料它们。软弱的人爱自己的主子,因为他靠主子为生;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需要他们。只有当我爱那些与我个人利益无关的人时,我的爱情才开始发展。

在《旧约》中,穷人是人爱的中心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不仅是穷人,还有陌生人、寡妇、孤儿、民族的敌人、埃及人和伊多姆人。在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产生同情的过程中,人开始发展他的博爱。在爱自己的同时,他也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爱那些虚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同情包含着了解和认识的因素。在《旧约》里这么写道:因为你们了解异乡人的心,因为你们也曾在埃及当过异乡人……所以你们也应该热爱异乡人!

2.母爱:生活的希望

弗洛姆认为,正如我们所知,母爱是对儿童的生活和需求做出的毫无保留的肯定。但这里还应该补充说明一点。对幼儿生命的肯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必须关心幼儿并对其成长负有责任,以维护和发展弱小生命。另一方面则超出了维护生命的范围,那就是要使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活着是多么好!当一个小男孩或小女孩有多么好!在这个世界活着有多么好!

母爱的这两个方面在《圣经》的《创世纪》里表现得很明显。上帝创造了世界和人,这符合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但上帝所做的还不仅仅于此。在上帝创造人和世界以后的每一天里上帝都要了解情况,要知道一切是否都好。同样母爱的第二个方面也是要给孩子一种“诞生在这个世界是多么好”的感受。母亲要赋予孩子对生活的爱,而不仅仅是活下来的愿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