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盖棺难以定论-第2/9页

加入书签
吴光远 主编较客观的立场上,那就不难看出,惊世骇俗的首先是历史本身,而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之所以在后人眼里显得比历史本身更加惊世骇俗,恐怕主要是因为他第一次使用经验式的人文语言揭示了(已经、正在和将要发生的)历史的一个重大真相:对人类生活具有主导作用的政治权力,除了应当具备一些价值功能以外,它还实际具备一些技术功能。简单说,它有它自身的逻辑,这种逻辑并不怎么接受先验观念的束缚,也不宜按照权力运作者的价值声明来进行评价。只有从操作性立场去看待权力运作过程,当局者才能有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旁观者也不至于过分迷糊。我想,解读马基雅维里,这一点大概是最关键的。由此来说,那些站在道德角度对马基雅维里切齿相向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权力运作者和依附者,就不仅显得过于偏颇,而且显得非常虚伪,有学者恰到好处地指出:“人们往往认为他的言论只对当朝者有利,但试想一个满嘴仁政的暴君,如果他知道台下的听众也在用马基雅维里的眼光看着他,会有什么感觉?”(冯克利,《读书》,1997.8)

1.邪恶的马基雅维里

对于马基雅维里的攻击和诋毁,是从教会开始的。公元16世纪的天主教会面对宗教改革的强大呼声和世俗政权的压力,迫切地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辩护的机会。最好的辩护莫过于对对方阵营的观点进行批判,而马基雅维里这个百分之百世俗的思想家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批判的靶子。借着批判马基雅维里,教会可以昭示自己在道德上是何等崇高,同时,还可以攻击世俗统治者们的统治手段是何等的阴暗和卑鄙。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教廷的统治者们其实也是马基雅维里的忠实追随者——阿克顿爵士甚至指出,对于宗教战争中出现的大屠杀,教廷给出的借口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世,德国的希特勒自称,《君主论》一书乃是他床头的恩物,时时要从书中寻求启示。

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则说得更为坦率。他说,“我相信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乃是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他提出的教言,至今依然生动有力。在过去四百年间,在人类的心灵中以及在各国的行动上,都没有发生过什么深刻的变迁(touwz)?(net)”。墨索里尼如此赞扬马基雅维里,可能由于他是意大利统一最有力的鼓吹者。不过,到了1939年,墨索里尼的想法大大改变,他亲自列出古代与当代的作家,编入法西斯书目索引;指示罗马的图书馆人员,马基雅维里的任何著作,都不可借阅。

对于历史事件观察敏锐的学者,在看到以上所举的例子之后,都会有一个想法:即希特勒与墨索里尼之流的暴君,虽曾自命为《君主论》的信徒或马基雅维里的知音,但却都曾掀起了一代浩劫,造成国破身亡的悲剧。这并不是马基雅维里的错误,而是希墨之流忽略了或误解了马基雅维里理论体系中某些重要的基本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