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里主义所推崇的不道德政治行为并非只出现于西方与现代,中国古亦有之。中国古代的法家、纵横家等所推崇的都是马基雅维里主义推崇的政治行为。在西方,对马基雅维里主义的批判来自基督教的道德思想,《政治的罪恶》作者正是站在基督教道德的立场上来批判马基雅维里主义。然而,在中国,对不道德政治行为的批判则是来自于儒家,儒家正是站在人类普遍道德的立场上来批判法家、纵横家等。儒家不是不知道政治需要策略,需要方法,需要手段,需要计谋,儒家甚至在政治操作的层面提出了“儒术”的思想。但是,儒家非常清楚,策略、方法、手段、计谋必须在一个根本前提下使用才是正当的,即不能违背基本的人类道德。是故儒家进而提出了“经权”的思想,即认为在复杂的政治现实中任何政治行为的变通都不能违背“经”——人类的基本道德。这些人类的基本道德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诚”、“正”、“忠”、“孝”、“廉”、“节”、“中”等。吾人须知,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就是主张用人类的普遍道德来治理国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现人类追求善良德行的理想。故在中国,不可能像《政治的罪恶》一书的作者那样用基督教道德来对抗马基雅维里主义,因为中国不是也不可能是基督教国家;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崇尚儒教的。
儒教创始人是孔子,他一生以维护周礼代表的等级社会制度为志向,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著名命题;不过这一具有人本主义气息的思想是建立在宗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马基雅维里主义的道路,仍然离开人类传统道德的提升与指引,那就必然会导致政治犯罪,从而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灾难。
非常遗憾,在《政治的罪恶》问世后的一百多年中,作者的预言不幸言中!作者没有看到古拉格群岛、奥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给无数无辜者带来的死亡与痛苦,如果作者能活着看到这些政治犯罪,不知会何等的痛心疾首!因为这些政治犯罪比起作者所看到的政治犯罪不知严重多少倍,其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可以说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之极!然而我们在读此书时,亦不能不敬佩作者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与大无畏的道德勇气。
《政治的罪恶》将不道德的政治行为也列入犯罪之列,使我们知道从政必须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恪守道德。否则,我们就会与罪犯同列。
因此作者说:政治无道德,即是社会的毁灭!
3.利益或“需要”优先原则:政治自身的规律
针对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去看政治与道德,政治与伦理的关系?
政治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乃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国际政治领域,以“非道德”政治论著称的现实主义与法理——道德主义(在不同语境又曰自由国际主义或理想主义)双峰对峙,是影响最大的两大国际伦理传统。
如果对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一个简洁的概括,不妨说它有“四论”:悲观的人性论、国际体系无政府论、强权—利益论、“非道德”政治论。前两者被视为当然的理论前提,后两者则是它们的逻辑结果。“强权—利益论”与“‘非道德’政治论”其实也互为因果。伦理在国际政治中的位置问题,成为现实主义思想家始终关注的焦点,绝非偶然。因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益”或所谓“国家理由”本身就是一项道德原则,甚至是“最高的道德”。较温和的观点则认为国家及其政治代理人可以充当有限的道义角色,但必须有利于增进国家利益,或至少以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度。实际情况当然远为复杂,下面只能以几位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为例,对现实主义国际伦理观的基本轮廓和主要缺陷作一简要论述。
追溯现实主义的思想源流,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里是较早的两个典型。前者相对温和一些,后者则更为彻底。以他们为坐标,可以给后世的现实主义者以大致的定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儒教创始人是孔子,他一生以维护周礼代表的等级社会制度为志向,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著名命题;不过这一具有人本主义气息的思想是建立在宗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马基雅维里主义的道路,仍然离开人类传统道德的提升与指引,那就必然会导致政治犯罪,从而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痛苦与灾难。
非常遗憾,在《政治的罪恶》问世后的一百多年中,作者的预言不幸言中!作者没有看到古拉格群岛、奥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等给无数无辜者带来的死亡与痛苦,如果作者能活着看到这些政治犯罪,不知会何等的痛心疾首!因为这些政治犯罪比起作者所看到的政治犯罪不知严重多少倍,其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灾难可以说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之极!然而我们在读此书时,亦不能不敬佩作者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与大无畏的道德勇气。
《政治的罪恶》将不道德的政治行为也列入犯罪之列,使我们知道从政必须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恪守道德。否则,我们就会与罪犯同列。
因此作者说:政治无道德,即是社会的毁灭!
3.利益或“需要”优先原则:政治自身的规律
针对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去看政治与道德,政治与伦理的关系?
政治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乃是人类思想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在国际政治领域,以“非道德”政治论著称的现实主义与法理——道德主义(在不同语境又曰自由国际主义或理想主义)双峰对峙,是影响最大的两大国际伦理传统。
如果对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一个简洁的概括,不妨说它有“四论”:悲观的人性论、国际体系无政府论、强权—利益论、“非道德”政治论。前两者被视为当然的理论前提,后两者则是它们的逻辑结果。“强权—利益论”与“‘非道德’政治论”其实也互为因果。伦理在国际政治中的位置问题,成为现实主义思想家始终关注的焦点,绝非偶然。因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吴光远 主编益”或所谓“国家理由”本身就是一项道德原则,甚至是“最高的道德”。较温和的观点则认为国家及其政治代理人可以充当有限的道义角色,但必须有利于增进国家利益,或至少以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度。实际情况当然远为复杂,下面只能以几位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为例,对现实主义国际伦理观的基本轮廓和主要缺陷作一简要论述。
追溯现实主义的思想源流,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里是较早的两个典型。前者相对温和一些,后者则更为彻底。以他们为坐标,可以给后世的现实主义者以大致的定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