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加入书签


    木庄的工作乱了套。

    由于散队分地时好赖不分,一部分户开始不交公粮。八个生产队的队长,都鼓动何长山重新出山。一边是如日中天的生意,一边是村里的政权,何长山举棋不定,去找何老钟商量。何老钟一句话,就让他灭了当支书的念头。何老钟说,你以为有了俩钱别人就服你?先把你的人立起来再说。何长山说,一部分村民不交公粮了。何老钟说,我眼没瞎,看着呢。你先别急,越乱对你越有利,等乱到一定程度,你再出来。

    皇粮国税,不交有罪。乡里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开了几次调度会,专门研究木庄的公粮问题。乡里采取武力催缴,但由于支书李东生作风软,怕得罪人,村长台乱虽然有股猛劲儿,却缺乏韬略,抓了两户,非但没有起到杀鸡给猴看的作用,还差点被村民围攻。

    一年一年过去,尾巴越来越大,不光分到赖地的村民不交公粮,分到好地的一些村民觉得不平衡也不交了。户数越来越多,罚不责众,乡里用了各种办法,都没有奏效。

    散队还不到六年,木庄的各项工作都瘫痪了。公粮不交,提留农业税收不上来,计划生育没人管,除了经济上有所进展,其他工作都在乡里排倒数。经济的进展也和村干部没有关系,完全是村民的自发。李建仓有一个山西亲戚养奶牛发了财,他也从山西买回一头奶牛。奶牛生了小牛以后,李建仓每天挤奶,到虞州县城卖鲜奶。一些村民见李建仓卖鲜奶收入可观,也都学着李建仓养起了奶牛。短短几年时间,李建仓所在的六队,大部分都养起了奶牛。木庄的鲜奶,在虞州县城也有了名。李东生到乡里汇报工作,也经常把木庄的鲜奶放在前头。

    木庄的鲜奶再有名,村里的工作开展不下去,乡领导也不满意。村里的工作好不好,关键看干部。乡里来了一位新书记,下决心要调整木庄的班子。李东生见形势不好,主动要求下台。

    台乱的大队长也当不下去了。散队分地的时候,台乱大公无私,把好地分给了外人,赖地分给了本家。开始的一两年,赵家人顾忌台乱的大队长身份,虽然委屈,但一直没有闹腾。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别人家的粮食产量和自家的相差悬殊,赵家人再也忍不下去了,开始不交公粮。大队长管不了自家人,还有什么脸面管别人?还当什么大队长?台乱被乡里免了职。

    这个时候的何长山,已经在村里站稳了脚跟。他虽然是村里最富的户,但为人低调,一点也不张扬。乡邻们谁家有了难处,找他张嘴,不管借多借少,都没顶过脸。乡亲们过红白事,他上的礼最多。何长山见识广,关系多,老百姓开着门子过光景,谁家也短不了有个大事小情,乡邻们有了事,都找他商量,只要能帮上忙的,他都尽力帮。实在帮不上的,就出谋划策。无形当中,他成了乡亲们的主心骨。珍珍也为他增分不少,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对来家找长山的乡亲,她都笑脸相迎,打发得乡亲们高高兴兴的。供销社也越干越红火,原来的牲口圈拆了,临街盖了五大间宽敞的门市。

    何长山的嫡系人马又开始鼓动何长山出山。何长山又去找何老钟商量,何老钟说,这个权不用你夺,迟早是咱何家的,你一定要沉住气,等着别人来找你。找你一次,你不要应,要等着找够三次,你才答应。

    果然时间不长,乡里就有人找何长山谈话了。何长山按着何老钟的吩咐,说自己威信低,收拾不了木庄的烂摊子,婉言推辞了。这次谈话后没几天,乡里的副书记找到何老钟的家里,让他推荐支书人选。何老钟并没有推荐何长山,说他岁数大了,身体也有病,已经不再了解村里的情况了,让副书记找现任支书李东生,既然他不想干了,肯定有合适的接班人选。副书记找到李东生,李东生推荐了何长山,李东生说,木庄除了何长山,谁也干不好。既然现任支书也推荐何长山,副书记就去找何长山谈话。何长山这一次没有直接拒绝,而是说,担心村里的党员们不买他的账。副书记回乡后,就组织人员到村里找老党员摸底调查。村里的老党员,十有八九都推荐何长山,只有何老钟把何长山以前的婚姻旧事跟乡里的干部说了。既然是以前的旧事,俩人已经成了合法夫妻,这些旧事也就不算什么了。何长山是村里的富裕户,又有这么好的群众基础,党员们又这么拥护他,乡里就把何长山列为木庄支书的不二人选。见他三番五次推辞,乡里的书记亲自找他谈话。书记出面了,再不答应,就是不识抬举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