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遇故人作《张好好诗》-第3/3页

加入书签
    转眼间杜牧在扬州已逾百日,按照唐代制度,算是自动离职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应宣徽观察史崔郸的辟召,到其幕下做宣州团练判官,并且让弟弟和眼医跟他一起前往宣州。

    第二次来宣州,杜牧无限感慨。他第一次随沈传师来宣州,时年二十九岁,风华正茂,而今却是鬂须全白。特别是眼见朝廷腐朽,个人前途未卜,更使他郁闷不安。因此,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热情奔放转为潇洒旷达。

    这次在宣州,杜牧重游了著名的开元寺,并写下《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这首咏史诗。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t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t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t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这首诗抒写杜牧登上开元寺水阁远眺敬亭山时的古今之慨。诗的最后一联借用春秋时范蠡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的典故,抒发自己仕途不顺的惆怅之情。

    在宣州杜牧还拜访了不少当年的老朋友,也结交了不少新朋友。其中有位故人赵嘏,与杜牧过从甚密,常与杜牧欢饮,请歌妓作陪。

    赵嘏在杜牧于洛阳任监察御史时曾作《代人赠杜牧侍御》,诗中有一句说的是“郎作东台御史时,妾身西望敛双眉”一句,说这位歌妓是杜牧的旧相好,经常翘首敛眉思念他,企盼他有朝一日幸临。

    开成元年(公元838年)冬,杜牧迁左补阙、史馆修撰。在赴长安前,他把弟弟杜颉和眼医托付给在浔阳(今江西九江)任江西江州刺史的堂兄杜値,然后才启程。

    杜牧在宣州依依不舍地跟身患重病的弟弟和朋友们告别,赶赴长安,沿途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

    公元839年(开成四年)春,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他的朋友、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去,杜牧便先为他送行,并赋诗相赠。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t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t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t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乘船抵达和州时,刺史裴君早已在渡口迎接。裴君请杜牧稍作逗留,游览乌江亭、横江馆等名胜古迹,杜牧作诗咏叹写下一首《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t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诗中讥笑霸王别姬,自刎乌江,是匹夫之勇。并且认为项羽如果忍辱渡江,重新纠聚江东弟子,说不定会卷土重来,改写历史。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