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后李商隐进士及第

加入书签


    833年,李德裕由于治理西川有功终于登上宰相之位,随后对牛党的一轮清洗也就此展开。

    这一年李绅结束了颠沛流离,在李德裕的提携下任浙东观察使。

    这一年,白居易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之后白居易便再没有离开洛阳,开始了隐居生活,一直定居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时常与八个和他一样的退休老干部聚在一起写诗怡情,自称“九老会”。

    这一年末,文宗突然中风,丧失了语言功能。

    这一年,杜牧应牛僧孺之约前往扬州投奔他,路过金陵地界时,他偶然遇到一位穷困潦倒的老妪。

    老妪身着一袭白娟寒衣,头发糙枯如黄草,干瘦的手臂青筋外露,眼底眉梢都刻满了沟壑般的皱纹。

    原来,这位老妪不是别人,正是历经四朝、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妓”之一的倾城美人——杜秋娘。

    \t她曾绝色无双,15岁红成头牌,被两朝帝王垂涎;她曾才情俱佳,题词一曲《金缕衣》成千古绝唱;她曾清醒睿智,被唐宪宗奉为知己,享数年独宠。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t可看到此情此景,杜牧唏嘘不已,感叹杜秋娘的遭遇于是写下一首《杜秋娘诗》来以表宽慰。

    而此诗开头有一篇序文揭露了牛、李党争下的一件冤案。

    太和四年(830年)七月十一日,文宗任命宋申锡为宰相,两人密谋除宦官的大计就此开始,大宦官王守澄肯定是动不了两人就决定先斩其羽翼。

    宋申锡是十足的忠臣,为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苦心孤诣密谋捕杀王守澄的左膀右臂郑注,只是没想到最后被自己看走眼的朋友王璠出卖,将他的计划告诉了郑注。

    太和五年(831年),王守澄和郑注思前想后最后给宋申锡安了一个谋反的罪名,说他暗下拥立漳王李凑为天子,并且证据确凿。就这样漳王李凑无故躺枪,而杜秋娘作为抚养漳王长大的人同样跟着遭了殃。

    833年,杜牧到了扬州以后在牛僧孺幕中先做推官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而杜牧也就此开启了风流模式。

    在这座繁华的都市,本就风流放荡的公子哥就像鱼儿游回了水中怡然自得,饮酒游宴写诗逛楼一发不可收拾,在这期间写了许多妖娆的诗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t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t多情却总是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t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

    这两首诗就是写给扬州两个歌女的,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杜牧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帐下出任职时,牛僧孺对他很是重视,关心到杜牧流连青楼时,牛僧孺会派出三十个士兵更换衣服,暗中跟随并保护杜牧。

    但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公元835年,杜牧赴长安任职监察御史时,分司东都洛阳,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

    公元83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当年宋申锡的含冤而死并没有吓退唐文宗,他吸取了教训决定不再硬碰硬,而是从内部逐一击破。

    他提拔了郑注、李训,分任御史大夫和宰相,挑起宦官内部斗争。又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卫军,一点点削弱王守澄的兵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