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遇恩师令狐楚-第2/3页

加入书签
    而当时另一个宰相位置,则在牛僧孺和李德裕之间竞争,一个是自己的好友一个是自己昔日政敌的儿子,李吉逢自然选择支持牛僧孺了,最后还令同党排挤李德裕,使李德裕被贬为浙西观察使。

    此后李德裕便一直老实待在浙西,直到唐文宗即位以后,一切的等待似乎都是值得的,因为他总算看到了一丝光辉。

    829年,在裴度的举荐下,唐文宗很快诏李德裕回朝入京,但这纸诏书却让另一个人如坐针毡,他就是吏部侍郎李宗闵。李宗闵明白要是李德裕先行入相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李宗闵很快攀上右枢密使杨承和,杨承和是曾经拥立过文宗的功臣位高权重,在他的力挺下李宗闵捷足先登。

    太和三年(829年)八月二十五日,李宗闵入相,而九月十五日,刚刚回到长安、才当了几天兵部侍郎的李德裕就被罢去朝职,外放为义成节度使。

    \t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正月十六日,因李宗闵举荐,武昌节度使牛僧孺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与李宗闵同朝为相,共执朝柄。

    \t随后,李、牛二人开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联手实施政治清洗——一批被视为“李党”(李德裕之党)的朝臣纷纷落马,就连德高望重的六朝元老裴度也未能幸免。

    李党遭到清洗的同时,另一批朝臣纷纷投奔到李宗闵和牛僧孺麾下,趁此机会攫取权力、排斥异己。为了区别于“李党”,历史上就把这一强势崛起的阵营称为“牛党”(牛僧孺、李宗闵之党)。

    而后的半个世纪里,牛、李党争不断,而这对于本就奄奄一息的李唐王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829年春,白居易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回到洛阳,回到了那座他心爱的宅子,也是从这时起过上了悠闲的生活。这一年白居易老年得子,取名阿崔,从此无心朝争基本处于隐退的状态,并未自己取名“乐天”。

    830年正月,元稹受李宗闵排挤出为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前往武昌。同一时期被排挤的还有刘禹锡,出任苏州刺史。

    830年12月,58岁的白居易再任河南尹,地位仅次于宰相。但白居易却曾感叹,一同做翰林学士的六个人,五个人都做了宰相,只有白居易一人没有做到宰相。

    831年七月,白居易的一生挚友元稹在武昌病逝,他为其写墓志铭。元家给了白居易润笔(稿费)六十七万钱,白居易全部施予洛阳香山寺。

    杜牧在828年中举之后,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先是在京做了半年校书郎,后来他祖父的世交沈家的沈传师就任江西观察使,就辟招杜牧当自己的幕僚。

    大和六年十二月(832),时年30岁。当时,杜牧在宣歙观察使沈传师账中做幕僚,受委托到扬州拜访前宰相、新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此次居扬时间约一个月。

    833年,李德裕由于治理西川有功终于登上宰相之位,随后对牛党的一轮清洗也就此展开。

    这一年李绅结束了颠沛流离,在李德裕的提携下任浙东观察使。

    这一年,白居易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宾客分司。之后白居易便再没有离开洛阳,开始了隐居生活,一直定居在洛阳香山,号称“香山居士”,时常与八个和他一样的退休老干部聚在一起写诗怡情,自称“九老会”。

    这一年末,文宗突然中风,丧失了语言功能。

    这一年,杜牧应牛僧孺之约前往扬州投奔他,路过金陵地界时,他偶然遇到一位穷困潦倒的老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