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初遇白居易,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第3/4页

加入书签
    汉献帝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将统治中心自京口迁至秣陵,改名建业,取其“建功立业”之意。魏太和三年(229年),孙权在此正式称帝,与曹操、刘备三分天下。其后,东晋和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六朝”(229—589年)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又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后代诗人面对“王气黯然收”之后的金陵,想象秦淮河上金粉浮动、光影飘摇的往昔,常常为之感喟唏嘘,“金陵怀古”遂成为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刘禹锡的《金陵五题》是写得早而又写得好的诗篇,在主题、意象、语汇诸多方面,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t在此为什么要提这篇序文,是因为里面说出了他写《金陵五题》的缘由,也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就是此前刘禹锡从未去过建康。可从未去过建康的他却能写出这五首关于金陵的咏史诗,可见学识渊博。

    好在这次罢和州刺史,刘禹锡终于有机会到建康一览,并且写下了一首《罢和州游建康》。

    秋水清无力,寒山暮多思。

    \t官闲不计程,遍上南朝寺。

    这首诗主要说自己看见秋水静谧树木萧瑟,天色渐晚多有感慨,只是好在如今罢官了却悠然自得,可以慢慢的走遍这里的佛寺。

    和州与建康相距甚近,只是刘禹锡上任后却逢水灾,民众死伤无数。刘禹锡便奔走民间倾力救灾,最终才使灾情缓解。因公务繁忙,他一直未能前往建康游览。这次罢官回洛阳当闲官,却意外可以借此机会遍上南朝寺,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佛寺的兴趣很大。

    南朝指东晋、宋、齐、梁、陈五朝。这五朝统治者都崇佛,其中尤以梁武帝为甚。建康为南朝都城,留下了大量佛寺,晚唐杜牧有诗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一年的冬天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病逝去,提起这个人大家或许很陌生,但他写过《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此赋是古代用文学形式来叙写房中****的唯一仅见之作。其旨在叙人伦,睦夫妇,和家庭,明延寿保健之道,是难得的主旨健康的性文学之作,老司机可以去看一看。

    一起回到洛阳后,白居易不久就被调回长安,而刘禹锡还在洛阳待诏。最后还是靠裴度举荐,才回到长安。

    827年白居易到长安任秘书监,配紫金鱼袋,换穿紫色朝服(三品以上官员所用的服色),成为三品大员。

    828年刘禹锡奉诏回长安,皇帝本想让他做翰林学士,不省心的他再游玄都观诗兴大发,写下《再游玄都观》表达其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t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t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大意是:贞元二十一年我作屯田员外郎,当时这个观里没有花。那年贬我出去作连州刺史,不久又贬为朗州司马。过了十年,召我回京,人人都说有道士亲手栽植了仙桃,满观如红霞,于是才有前首诗以记一时之事。接着又派出作刺史,现在十四年了,我又回来作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空空荡荡的连一株树也没有了,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因此再题二十八个字以等待后来的游人指教。大和二年三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