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诗里夸湘灵亭亭玉立、美若天仙,就像嫦娥和圣洁的莲花。他曾无数次透过窗前碧纱张望绣床前的湘灵,看到她闲教鹦鹉说话的可爱画面。
\t这一看满满的都是恋爱的酸臭味,也不得不说咱们白老哥写女人真有一手。
贞元七年(791),白居易二十岁时,父亲白季庚改任襄州(今湖北襄阳)别驾。白居易跟随父亲到了襄州,随后又按父亲的要求像十六岁时拿《赋得古原草送别》投献一般再度去长安游学。
\t离开符离后,白居易经常辗转长安、洛阳、襄阳、浮梁等地,不能回去与心上人见面,但是他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湘灵姑娘。
\t无论身处何方,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之情如影相随,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他接连为湘灵写下了《感镜》《感秋寄远》《夜雨》等大量情诗。在长安盘桓一段时间后,他还不顾父母亲的阻挠,匆忙赶回符离与湘灵相会。
\t贞元十年(794)五月,白季庚卒于襄阳任所官舍。白居易奔赴襄阳为父治丧,结束后,返回符离东林草堂家里,为父守丧四年。久别重逢,白居易得与湘灵互诉衷肠。
\t27岁时,为了前程白居易离开徐州去江南叔父处谋发展。在长长的别离路上他一口气写下了三首思念湘灵的诗:《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t白居易在《长相思》中说:“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祈求天随人愿,保佑他们能够早结连理,白头偕老。
\t29岁时白居易考中进士,一时激动的他写下“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肺腑之言。
\t中了进士除了衣锦还乡,白居易更看重的是另一件事。所以他一回到徐州,就恳求母亲同意他与湘灵结婚,可惜被门第观念极重的母亲当场拒绝了。
\t白居易不得不外出为官去,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符离,始终牵挂着湘灵。
\t此后,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迁家长安,他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在离别时都不允许他们见一面。
\t贞元二十年(804)春,白居易按照母亲吩咐,回符离搬家,全家迁往外地。此时,白居易三十三岁,湘灵已二十九岁。离别的时候终于来了,湘灵连夜为白居易赶制了一双“锦表绣为里”的绣花鞋,千针万线寄托着丝丝柔情蜜意,述说着阵阵相思哀愁。
\t白居易含泪为湘灵写下了《生离别》:“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白发!”
\t可怜白居易由于常年的辛苦忧虑,心力憔悴,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满头白发。
\t与湘灵离别后,白居易迟迟不谈婚恋,他似乎在以此作为对母亲的错误决定的抗议、惩罚。男子大龄未婚,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可见白居易痴情初恋有多深。
\t元和三年(808),三十七岁的白居易在母亲以死相逼之下,被迫与同事杨虞卿的堂妹结了婚。然而他的心中始终为湘灵留有一席之地。在他此后的诗作中,依然时时闪现着湘灵的影子。
\t元和八年(813)二月白居易回到符离,准备迁出外祖母和小弟的灵柩。在这里,他最后一次见到了心上人湘灵。此时,白居易四十二岁,湘灵已经三十八岁,她依然坚守承诺,独身未嫁,苦苦盼望等候着情郎归来。白居易满怀愧疚,写下一首《逢旧》诗赠湘灵:“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别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t多年以后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在沿汴河乘船返回京城长安的途中,他特意在宿州埇桥码头下船,绕道去符离,希望探望湘灵。此时,湘灵早已离开符离,不知去向,于是作下《花非花》以表思念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t这一看满满的都是恋爱的酸臭味,也不得不说咱们白老哥写女人真有一手。
贞元七年(791),白居易二十岁时,父亲白季庚改任襄州(今湖北襄阳)别驾。白居易跟随父亲到了襄州,随后又按父亲的要求像十六岁时拿《赋得古原草送别》投献一般再度去长安游学。
\t离开符离后,白居易经常辗转长安、洛阳、襄阳、浮梁等地,不能回去与心上人见面,但是他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湘灵姑娘。
\t无论身处何方,白居易对湘灵的思念之情如影相随,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他接连为湘灵写下了《感镜》《感秋寄远》《夜雨》等大量情诗。在长安盘桓一段时间后,他还不顾父母亲的阻挠,匆忙赶回符离与湘灵相会。
\t贞元十年(794)五月,白季庚卒于襄阳任所官舍。白居易奔赴襄阳为父治丧,结束后,返回符离东林草堂家里,为父守丧四年。久别重逢,白居易得与湘灵互诉衷肠。
\t27岁时,为了前程白居易离开徐州去江南叔父处谋发展。在长长的别离路上他一口气写下了三首思念湘灵的诗:《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t白居易在《长相思》中说:“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祈求天随人愿,保佑他们能够早结连理,白头偕老。
\t29岁时白居易考中进士,一时激动的他写下“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肺腑之言。
\t中了进士除了衣锦还乡,白居易更看重的是另一件事。所以他一回到徐州,就恳求母亲同意他与湘灵结婚,可惜被门第观念极重的母亲当场拒绝了。
\t白居易不得不外出为官去,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符离,始终牵挂着湘灵。
\t此后,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迁家长安,他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在离别时都不允许他们见一面。
\t贞元二十年(804)春,白居易按照母亲吩咐,回符离搬家,全家迁往外地。此时,白居易三十三岁,湘灵已二十九岁。离别的时候终于来了,湘灵连夜为白居易赶制了一双“锦表绣为里”的绣花鞋,千针万线寄托着丝丝柔情蜜意,述说着阵阵相思哀愁。
\t白居易含泪为湘灵写下了《生离别》:“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极心劳血气衰,年未三十生白发!”
\t可怜白居易由于常年的辛苦忧虑,心力憔悴,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满头白发。
\t与湘灵离别后,白居易迟迟不谈婚恋,他似乎在以此作为对母亲的错误决定的抗议、惩罚。男子大龄未婚,在那个时代是非常罕见的,可见白居易痴情初恋有多深。
\t元和三年(808),三十七岁的白居易在母亲以死相逼之下,被迫与同事杨虞卿的堂妹结了婚。然而他的心中始终为湘灵留有一席之地。在他此后的诗作中,依然时时闪现着湘灵的影子。
\t元和八年(813)二月白居易回到符离,准备迁出外祖母和小弟的灵柩。在这里,他最后一次见到了心上人湘灵。此时,白居易四十二岁,湘灵已经三十八岁,她依然坚守承诺,独身未嫁,苦苦盼望等候着情郎归来。白居易满怀愧疚,写下一首《逢旧》诗赠湘灵:“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应被别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t多年以后白居易卸任杭州刺史,在沿汴河乘船返回京城长安的途中,他特意在宿州埇桥码头下船,绕道去符离,希望探望湘灵。此时,湘灵早已离开符离,不知去向,于是作下《花非花》以表思念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