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因被刁难写下《陋室铭》回应-第2/3页

加入书签
    \t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他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在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算怡人,他不计较,还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t那位知县见他竟然还能如此悠闲自乐,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并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t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他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最终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t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意为我刘禹锡不与你们这些贪慕虚荣的世俗同流合污,只要我道德高尚住的地方再破又怎么样,我对得起自己的心就行,你们不服也没用。

    824年秋,被授予太子太子左庶子的白居易分司东都洛阳,这一次白居易打算真正过上白乐天的生活了,他花了大半辈子的积蓄在洛阳履道里买了个大宅子。

    《池上篇》专门描述它的规模“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唐代的度量衡,一唐尺约等于今天的零点三米,一唐亩约等于今天的五百二十平方米,若如此计算这宅子堪比宫殿,我推测定是连宅子周围的竹林、山头什么都一并给算了去。

    可不管怎么说就算是五环的房子那也是怡然自得,毕竟都安度晚年了,远离尘世喧嚣倒也好,仔细算来那一年白居易都52岁高龄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白居易都在装修新宅子,扩建、修葺、点缀、种植、绿化一样不少,尤其是点缀和绿化,白居易费了颇多心力。

    绿化上白居易带领全家上下做了大量种植:有槐、梧桐、枣树、柳树等乔木,有桃、梨、杏、樱桃等果木,有桂花、牡丹、芍药、菊花、兰花、莲花、迎春等花卉。

    不过白居易最爱的还是那座硕大的池塘,据《池上篇》序文可知,这个池塘收纳着白居易多年为官的收藏:天竺石二、华亭鹤二(乐天罢杭州刺史时得),太湖石四、白莲、折腰菱,青板舫(罢苏州刺史时得),还有好朋友们送来的各种青石大板,再加上有粟千斛、书一车,泊臧荻之习莞、磬、弦歌者指百(罢刑部侍郎时得)……

    后来白居易常邀好友在池塘边吟诗赏景,甚至还对外开放,结果就是引来了一堆熊孩子垂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t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游鱼》

    从诗中可知白居易与街坊邻居关系不错,对熊孩子也很是包容,不过说不定熊孩子中便有他自家孩子。

    没多久又有熊孩子来采莲,白居易可是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偷偷写成了日记: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只是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池上·其二》

    后来白乐天竟然在池塘边还能见到僧人对弈,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池上·其一》

    虽然说这些诗句都是829年,白居易任太子宾客重回洛阳履道里后所作,但由此可知他是真喜欢这口池塘,也爱在这附近溜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