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2年(长庆二年),落魄多年的二流诗人贾岛在长安考取进士,最后却与平曾等同时被贬,时称举场十恶。
原来当时的宰相裴度生活奢侈,为了修建自己的府邸,驱逐数家贫民,引得民众愤怒不已却无人敢言。
贾岛却在这时发声,写诗《题兴化园亭》讽刺说:“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t此诗的意思便是在暗指当权者权位不能长久,终有一日,那繁华的府邸会变作荆棘丛生之地,一派荒凉。
\t因为这首诗贾岛触怒了当权者,他们借口贾岛先前应试时写的另一首《病蝉》诗是在讽刺公卿,将他与另外九个举子列为“举场十恶”,逐出关外。
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
拆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
露华凝在腹,尘点误侵睛。
黄雀并鸢鸟,俱怀害尔情。
——《病蝉》
有一说一,这首《病蝉》确实是贾岛因为一直怀才不遇发牢骚作的讽刺诗句。说他屡屡落第命运悲惨便如那病蝉,只是蝉翼虽然遭折仍然能拍打,叫声痛苦却清吟依旧,就像他出淤泥而不染。而这样饮朝露,腹内聚集高洁秀美的蝉却被认为是玷污美丽风景的灰尘,那些表面风光亮丽的黄雀和鸢鸟都想除了它。这其实就是反讽那些权贵打压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之人。只是就因为写了一首诗就被远逐也确实过分了些。
困守长安20多年的贾岛,最终“被迫”离开了京城。直到开成二年(837年),58岁的贾岛才责授遂州长江县主簿,人称贾长江。
要划重点的是这个责授并不是什么好事,是唐代权贵打击正统文人的一种常用手段,晚唐诗人温庭筠也因受此“礼遇”而落魄终生。
对于责授的条件,并非一定要官职低于前职才算贬谪,实权、地域、声望、家世、清浊等因素均可以作为变迁的对象。而对贾岛的责授,表面上显示为对其破格重用,而实质上是在名誉方面对其人格进行贬损,地域上使其远离京师安置于凄凉之地,社会层面上使其远离群体而致孤立无援,进而达到排挤打击的真实目的。
而贾岛为什么被责授,史书上只用“坐飞谤”三个字一笔带过,其中内幕不得而知。
据五代史载,有一天,唐宣宗微服私访,到了寺院,听得钟楼上有吟诵声,于是上楼,兴致勃勃地把书桌上的诗卷取来观阅。贾岛并不认识宣宗,见来人不经自己同意便擅自取卷,心生不悦,便一把夺过诗卷,轻蔑地说:“公子衣着光鲜,难道会这个吗?”宣宗尴尬地下楼而去。后来贾岛才得知刚才的公子乃当今圣上,于是赶去宫廷请罪。不久,便被谪去做了长江主簿。
《新唐书·贾岛传》中有详细记载贾岛是文宗时期坐飞谤的,但我们都知道唐宣宗是846年才登基的,而贾岛则在843年就挂了,这里明显有个**ug。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由于这史料是后人写的,所以五代人把当时还是光王的李忱习惯性的说成了宣宗,而身为光王的李忱想弄贾岛自然用不着什么正规理由,由此倒也还说得过去。
关于贾岛大家应该都听过他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又或者是那首气势磅礴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不过他最出名的故事还是那次与韩愈的偶遇,具体的缘由还要从“推敲”说起。
话说唐宪宗元和年间,一天,贾岛骑上那匹形影不离的瘦驴,去长安郊外探望隐居的老朋友李凝。由于朋友的家比较偏僻,贾岛到了晚上才找到李凝的住处,只可惜无人在家。他见朋友隐居的地方,无邻无居,杂草丛生,池边枯树,鸟雀已栖,月下荒园,万籁俱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