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之祖王建

加入书签


    821年,潦倒半生的诗人王建终于当上了京官,太府寺丞。\t唐代的太府寺是唐代重要的财务管理机构,负责的财务收支,各项赋税物资管理以及各种贡物的保管,相当于朝廷的会计机构。\t唐代李林甫的《唐六典》详细记载了太府寺的任职官员人数:“卿一人少卿二人丞四人主簿二人录事二人府二十五人史五十人计史四人亭长七人掌固七人”,人数众多,主要负责物资盘查、收支和记录等。

    这样一看这官倒还是坐办公室的,要是放在现在那就是摸鱼的好地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所以他才会在《初授太府丞言怀》中说:“除书亦下属微班,唤作官曹便不闲。检案事多关市井,听人言志在云山。”

    也就是说任命文书下来了才知道是一个人微言轻的小官,但只要是当上了正官那便没有清闲的时候。他的工作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那里的人常说要辞了这工作去做闲云野鹤。

    结果没多久王建倒是先摆脱了这鬼地方,转任秘书郎。也是这期间他在长安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皆有来往。

    而为什么官微言轻的王建会与这些大佬来往,一方面是十年好友张籍的推荐,另一方面是这家伙已经靠写宫词出名了。

    宫词顾名思义就是描写宫廷生活、宫女歌舞艺术等方面的诗词。虽然宫词题材不够广阔,但生活气息浓厚,大多通俗易懂,与日常生活挂钩。

    比如较出名的《新嫁娘词》,这是王建组诗《新嫁娘词三首》中的第三首。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t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了一位刚刚嫁入夫家的新媳妇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当时新媳妇难当的现实,具有普遍性社会意义。

    首句“三日入厨下”,即新婚第三天,新娘来到厨房。这里提到了一个古代结婚的习俗,就是新娘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这个习俗一直保持到清代。而新媳妇的所作所为,自然是为了获得婆婆的顺眼。可想而知婆媳关系在古代就是一个大问题。

    \t次句“洗手作羹汤”,则是点出新娘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的习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新娘洗好手亲自做好了羹汤。

    \t这里需要注意的地方便是“洗手”二字,似乎看起来它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它却反映了新媳妇的慎重小心,生怕哪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引得婆婆的不满意。这里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新媳妇难当的事实。

    \t第三句“未谙姑食性”,即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这句诗则道出了新媳妇心里忐忑的地方。因为不熟悉婆婆的口味,所以一道羹汤,倘若咸了、淡了都不好。

    \t因为没有个标准,所以慧黠的她,便将自己的目光转到了知道婆婆口味的小姑身上。于是,便自然而然的有了最后一句“先遣小姑尝”。

    \t也就是说,这位新媳妇先将羹汤给小姑尝尝。至于为何选择“小姑”,而不是选择夫婿呢,这是因为一般女儿比较体贴,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所以这里她找来小姑。

    \t另外,这里的“遣”字也用得极其工妙,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在古代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以直接“遣”。所以这里对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刻画的极其细腻传神。

    \t诗人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再到“先遣小姑尝”,人物身份和环境、场所,无一不是紧紧相扣、工整,故这首诗被称为一字难改。

    其实早在王建还在给人当幕僚的时候便开始写宫词了。前文说过他从幽州开始从军生活,先入幽州节度使刘济的幕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