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被刺,白居易仗义执言反被贬

加入书签


    815年,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在大唐传开。宰相武元衡竟然在上朝途中遇刺身亡,凶手竟然能在宫中公然行凶随后全身而退,这真是天大的耻辱。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还得从削藩说起。

    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了,他的儿子吴元济秘不发丧,接管了军政大权。

    宰相李吉甫立即向宪宗进言:“淮西不像河北,四周没有援兵,朝廷用以防备淮西的常驻部队有几十万人,国家的人、财、物力都无法再维持,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t宪宗也意识到收拾淮西的时机已经成熟,遂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下诏削去吴元济的官爵,并任命严绶为招抚使,会同宣武等十六道兵马讨伐吴元济。

    \t吴元济一边出兵抵御,一边遣使向成德的王承宗和淄青的李师道求救。王承宗和李师道上书请求赦免吴元济,遭到宪宗的断然拒绝。

    \t李师道很清楚唇亡齿寒的道理,当然不愿坐视朝廷平灭淮西,可同时又想保存实力,不想拿老本去帮吴元济拼命,一时颇为踌躇。

    他平日豢养的一帮死士见状,就向李师道献计:“打仗最急需的,莫过于粮食和物资。眼下朝廷的江、淮赋税都储存在河阴仓(今河南郑州市西北桃花峪),我等愿秘密前往,将其付之一炬,并招募一批人潜入洛阳,在闹市中抢劫商家财物,并纵火焚烧东都宫殿,闹他个天翻地覆。如此一来,朝廷还没来得及平灭淮西,就要先解救自己的心腹之患,这也算是支援吴元济的一个策略。”

    李师道闻言大喜,遂依计而行。

    \t此后不久,东都洛阳陆续发生了一些骚乱事件,令当地士民人心惶惶。这一年四月十日深夜,河阴转运院又突遭一伙身份不明的歹徒攻击,守卫十余人被杀,院中储存的钱三十余万贯、帛三十多万匹、谷子三万多斛全部被焚毁。

    \t消息传到长安,满朝震惊。大臣们纷纷上奏,请求皇帝罢兵,可宪宗坚决不同意。

    \t讨伐淮西的战争继续进行。然而,战况却并不理想。

    \t由于朝廷参战部队众多,号令不一,协调困难,因此一直没取得实质进展。

    五月,宪宗命御史中丞裴度到前线去慰劳军队,并视察战况。裴度回朝后向皇帝表示,局势仍然对朝廷有利,平定吴元济只是时间问题。宪宗遂坚定了讨伐的决心。

    \t李吉甫在前一年十月朝廷对淮西开战不久就病逝了,此后宪宗便把用兵事宜全部交给武元衡负责。

    王承宗遣使入朝替吴元济游说,武元衡将使者轰出了中书省。王承宗恼羞成怒,一再上书诋毁武元衡。

    这一年六月三日,一个与平常并无不同的夏日清晨,天还没有亮透,武元衡就已经行色匆忙地走在上朝的路上。

    \t前线战事吃紧,事务异常繁忙,所以武元衡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武元衡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宁静的早晨,一场杀身之祸已悄然向他袭来。

    \t武元衡和几个侍从刚刚走出他所居的靖安坊的东门,前方的薄雾中突然射出几支利箭。侍从们大惊失色,当即逃散。还没等武元衡反应过来,几个身手矫健的刺客就已经冲到他的坐骑前。

    一道刀光闪过,武元衡的头颅瞬间落地。

    \t刺客捡起首级,扬长而去。

    \t就在武元衡遇刺的同时,另一位主战派大臣、御史中丞裴度也在通化坊遭到了行刺。

    不过,裴度比武元衡幸运。刺客的刀虽然砍在了裴度头上,但裴度头戴的毡帽极厚,所以只是受伤,并没有死。被砍伤的裴度翻身落马,掉进路边的阴沟里。刺客正欲冲上去再补一刀,却被裴度的侍从王义从背后一把抱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