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年冬,被贬的柳宗元与67岁老母,从弟柳宗一、表弟卢遵,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永州。
虎落平阳被犬欺,柳宗元的官职没有半点实权,所以来到永州连职工宿舍都没有,在一个叫重巽的和尚的帮助下,他们才暂时寄居在龙兴寺内。
\t政治上失意,身处龙兴寺的柳宗元却仿佛在佛教中寻求到了宁静与解脱,写下《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t这首诗写的就是他晨读禅经的情景和感受,“取井水刷完牙,拂去衣上的尘土,悠闲的捧起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朗读。佛经义理可修养本性,只是人们多追逐名利。这禅院多么优雅清静,绿色苔藓连接竹林深处,我这才悟得是清静使我心旷神怡啊。”
\t那时的柳宗元看起来至少还是乐观豁达,只是这样的生活老天也没让他安心过下去。一次寺庙香火被风吹燃,木制的寺庙瞬间烧了起来,连被子都给烧没了,幸亏跑得及时,柳宗元和其母才得以死里逃生。
\t柳宗元写信给京城的朋友同事求助却不见回音,这样苦难的经历却无意激发了柳宗元天才的创造力,他开始拿小动物做文章,写起极具讽刺意义的寓言小说。
比如后人较熟知的《黔之驴》,正是通过一只老虎和驴的对话讽刺那些本来无能却又喜欢惩治的人。
\t由于居住在寺庙,再加上水土不服,生活条件艰苦,又缺乏医疗条件,柳宗元的母亲不久就染病在身,不到半年就病死在龙兴寺。
\t老母的不幸病故,对处于政治失意的柳宗元无异是雪上加霜,更令他感到痛苦的是,他甚至不能亲自为母亲扶柩回长安归葬,只能由表弟卢遵代送。
\t此时柳宗元的心情一落千丈,或许正如《江雪》中的那个老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个“孤”字一个“独”字又何尝不是说的他自己呢,。
\t806年,唐宪宗改年号为元和,大赦天下。
但春风不度刘柳关,柳宗元等八人不在其列,这还要怪当年心狠的皇帝在圣旨上特地加粗“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意思是以后无论有什么沐泽万民的事都与你们无关,这显然是赶尽杀绝的节奏啊。
\t人走茶凉梦微伤啊,连那些往日的亲朋好友也不再和柳宗元来往,接二连三的的打击让柳宗元的身体迅速衰弱,贫困的他甚至只能自己对照医书栽种草药来治病。
\t混到这个地步的柳宗元或许还如怼天怼地的刘禹锡一般不忘初心,不忘那个伟大的政治梦,但他似乎已然向生活低头。
在《冉溪》中,他表示“囚居到老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只愿在潇水冉溪边上选个居处。学习那东汉的寿张侯樊重,在南园种上漆树待它成材后悠闲制成器物。”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种漆南园待成器
810年,贬官五年之久的他在公余游览时发现了风景秀丽的愚溪,于是在溪水东南筑屋居住,写下了《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t闲暇时与农田菜圃为邻,仿佛自己是个隐居山林之人。清晨时去耕作翻除带露的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仰望碧海蓝天而高歌自娱,远离世俗岂不美哉。可是这样的生活真是他所喜欢的吗,真的是长久被官职所累,多亏被贬来这南夷吗?
\t家庭与事业的双重打击让柳宗元只能寄情于山水,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那深藏心底的痛,才能让他喘过这一口气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