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这个地方确实山清水秀,不过再好玩你也别在工作的时候玩啊,这不是造反吗。
\t这可惹毛了他的上司了,于是县令就报告上级,另请一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水的一半分给那人!
\t孟郊因此就更穷困了,作为文人受了委屈肯定要写诗发泄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溧阳秋霁》。
\t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t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
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
\t上客处华池,下寮宅枯崖。
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
诗的大致意思就是:我的一腔热血喂了狗,现在物是人非初心也凉透了,当了一个小官还要天天提防内斗,住的地方又烂的一批,而自己却也只能一个人发牢骚吐槽这些罢了。
\t虽然说孟郊做官不称心,但公务员贵在收入稳定。于是他便把年迈的母亲接来身边安度晚年。
在迎接母亲的路途上,想起以往的漂泊不定,以及如今的世态炎凉。
他感触很多,于是写出了千古名篇《游子吟》。
\t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t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t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t对于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熟的很,就不用再解释了。
此后几年孟郊便一直过着这样得过且过的生活,直到806年韩愈的举荐才得益定居洛阳。
在说说还在备考的元稹和白居易吧,他们本也是永贞革新的支持者,奈何官位太低人家王叔文压根就看不上这两做校书郎的小喽啰。
试想一下,若是他两也像武元衡一样身居高位,说不定早上了王叔文的贼船,随后落得和柳宗元、刘禹锡一样的下场了。
元、白都暗暗地支持永贞革新,并为二王八司马鸣不平。元稹还把此前因直言落第之人的策文抄写后放在身边,日夜翻读。白居易打趣说,微之(元稹字),你箧中有不祥之物,元稹不以为然。
永贞事变后,白居易为了跟元稹更好往来决定搬家,此时元稹居住在永崇里华阳观隔街相对的朱雀门街东二街靖安里。
到华阳观不久后,元稹又将诗人李绅介绍给了白居易,喝酒聊天谈诗,美哉!
殿试前白居易和元稹都在备考制试。制举属于殿选之试,是皇上下诏或者亲自主持的选拔人才的特殊考试,所试内容主要是结合国况世情的“策论”,考核应试者的政见与才能。
该考核的报录比极低,通过即可授官衔。考核没有那么多形式,主要是考时政。所以考子们无不精心揣摩时事,殚精竭虑,搜求犀利言辞,以图一鸣惊人。
\t元白二人对制试自然也十分看重,闭户累月,潜心结撰策论,字斟句酌,每人百有余篇。
也就是说白居易将前几年科举真题从头到尾地狂刷了好几遍不说,还将真题中的“策”“论”部分试题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写了一篇又又一篇策论文。
白居易将自己的策文七十五目编为四卷,名曰《策林》。在《策林》中,白居易陈述了自己“酌人言、察人情,而后行为致”的政治主张,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刑法、吏治、风俗等各个方面,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同他一起备考的学子们,发现白居易经常捧着一本学霸笔记,于是借来一阅,竟发现此笔记内容精辟直切要害。后来大家就争先抢着抄录,但抄着抄着,大家就发现抄太累了,太浪费时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t这可惹毛了他的上司了,于是县令就报告上级,另请一个人来代他做县尉的事,同时把他薪水的一半分给那人!
\t孟郊因此就更穷困了,作为文人受了委屈肯定要写诗发泄了。于是他便写了一首《溧阳秋霁》。
\t晚雨晓犹在,萧寥激前阶。
星星满衰鬓,耿耿入秋怀。
\t旧识半零落,前心骤相乖。
饱泉亦恐醉,惕宦肃如斋。
\t上客处华池,下寮宅枯崖。
叩高占生物,龃龉回难谐。
诗的大致意思就是:我的一腔热血喂了狗,现在物是人非初心也凉透了,当了一个小官还要天天提防内斗,住的地方又烂的一批,而自己却也只能一个人发牢骚吐槽这些罢了。
\t虽然说孟郊做官不称心,但公务员贵在收入稳定。于是他便把年迈的母亲接来身边安度晚年。
在迎接母亲的路途上,想起以往的漂泊不定,以及如今的世态炎凉。
他感触很多,于是写出了千古名篇《游子吟》。
\t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t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t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t对于这首诗想必大家都熟的很,就不用再解释了。
此后几年孟郊便一直过着这样得过且过的生活,直到806年韩愈的举荐才得益定居洛阳。
在说说还在备考的元稹和白居易吧,他们本也是永贞革新的支持者,奈何官位太低人家王叔文压根就看不上这两做校书郎的小喽啰。
试想一下,若是他两也像武元衡一样身居高位,说不定早上了王叔文的贼船,随后落得和柳宗元、刘禹锡一样的下场了。
元、白都暗暗地支持永贞革新,并为二王八司马鸣不平。元稹还把此前因直言落第之人的策文抄写后放在身边,日夜翻读。白居易打趣说,微之(元稹字),你箧中有不祥之物,元稹不以为然。
永贞事变后,白居易为了跟元稹更好往来决定搬家,此时元稹居住在永崇里华阳观隔街相对的朱雀门街东二街靖安里。
到华阳观不久后,元稹又将诗人李绅介绍给了白居易,喝酒聊天谈诗,美哉!
殿试前白居易和元稹都在备考制试。制举属于殿选之试,是皇上下诏或者亲自主持的选拔人才的特殊考试,所试内容主要是结合国况世情的“策论”,考核应试者的政见与才能。
该考核的报录比极低,通过即可授官衔。考核没有那么多形式,主要是考时政。所以考子们无不精心揣摩时事,殚精竭虑,搜求犀利言辞,以图一鸣惊人。
\t元白二人对制试自然也十分看重,闭户累月,潜心结撰策论,字斟句酌,每人百有余篇。
也就是说白居易将前几年科举真题从头到尾地狂刷了好几遍不说,还将真题中的“策”“论”部分试题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写了一篇又又一篇策论文。
白居易将自己的策文七十五目编为四卷,名曰《策林》。在《策林》中,白居易陈述了自己“酌人言、察人情,而后行为致”的政治主张,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刑法、吏治、风俗等各个方面,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同他一起备考的学子们,发现白居易经常捧着一本学霸笔记,于是借来一阅,竟发现此笔记内容精辟直切要害。后来大家就争先抢着抄录,但抄着抄着,大家就发现抄太累了,太浪费时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