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王叔文踌躇满志,看见新朝的政局和帝国的未来就像一个等待他落子的棋盘。
王叔文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布局。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顺宗李诵在王叔文的筹划下,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以闪电速度把这位新秀一举推上了宰相的高位。
二十二日,任命殿中丞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仍兼翰林待诏,而王叔文本人则升任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布局之后,他们又迅速做出分工。
凡有奏议皆先入翰林院,由王叔文作出决策,再由王伾出入宫禁,通过内侍宦官李忠言和顺宗宠妃牛昭容传达给天。
领取旨意后交付中书省,由韦执谊颁布施行。
此外,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人则在宫外搜集情报,反馈信息,相互呼应。
二月二十一日,王叔文以皇帝名义下诏,列举了京兆尹李实的一干罪状,将他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川市)长史。
诏令一下,长安百姓无不欢呼雀跃,真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李实事先得到消息,偷偷跑路了,这才逃过一劫。
王叔文紧接着采取的第二步举措是革除弊政、休养生息。
二月二十四日,在他的策划下,顺宗李诵登上丹凤门,宣布大赦天下,把民众积欠朝廷的各种捐税全部取消,同时罢停正常赋税外的各种进奉。此外,将贞元后期以来的诸多弊政如“宫市”“五坊小儿”等全部废除。
这些弊政为患多年,而今一朝罢废,长安百姓自然是一片欢腾。
王叔文此举虽然维护了百姓利益,但却严重触犯了宦官集团的利益。
从这个时候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就开始着手准备反击了。
手中握有禁军的宦官首领俱文珍等人一再向顺宗李诵施压,要求他速将广陵王李淳立为储君。
顺宗无奈,只好于三月二十四日下诏,立李淳(同日改名李纯)为太子。
五月二十三日,俱文珍等人再次胁迫顺宗,以明升暗降的手段给王叔文加了一个户部侍郎衔,却免除了他的翰林学士一职。
按理说,有了户部侍郎衔,这个翰林学士的职务就显得不重要了,但是问题在于,一直以来,王叔文都是利用这个职务坐镇翰林院,从而领导这场改革的。
现在免去他的翰林学士身份,就等于把他逐出了改革派的大本营。
这一招很损,王叔文等人当然不能接受。
王伾立即出面,上疏顺宗,请求保留王叔文的翰林学士衔。
然而,结果还是令王叔文等人大失所望。
宦官集团很快以皇帝的名义答复,允许王叔文每隔三五天进一趟翰林院,但复职请求就没门了。
王叔文痛苦而愤怒地意识到——此刻的天子李诵基本上已经被俱文珍等人控制了。
然而真正导致这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却是王叔文的两个决策,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贞元二十一年六月初,王叔文和韦执谊因为一个叫羊士谔的地方官闹的不可开交。
事情是这样的,此人对王叔文的改革十分不满,于是就趁着进京办差的机会,在各种场合公然抨击王叔文的政策。
王叔文勃然大怒,决定杀一儆百,将羊士谔斩首。
可韦执谊坚决反对,只把羊士谔贬为偏远山区的县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王叔文信心十足地开始了布局。
贞元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顺宗李诵在王叔文的筹划下,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以闪电速度把这位新秀一举推上了宰相的高位。
二十二日,任命殿中丞王伾为左散骑常侍,仍兼翰林待诏,而王叔文本人则升任起居舍人、翰林学士。
布局之后,他们又迅速做出分工。
凡有奏议皆先入翰林院,由王叔文作出决策,再由王伾出入宫禁,通过内侍宦官李忠言和顺宗宠妃牛昭容传达给天。
领取旨意后交付中书省,由韦执谊颁布施行。
此外,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人则在宫外搜集情报,反馈信息,相互呼应。
二月二十一日,王叔文以皇帝名义下诏,列举了京兆尹李实的一干罪状,将他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川市)长史。
诏令一下,长安百姓无不欢呼雀跃,真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李实事先得到消息,偷偷跑路了,这才逃过一劫。
王叔文紧接着采取的第二步举措是革除弊政、休养生息。
二月二十四日,在他的策划下,顺宗李诵登上丹凤门,宣布大赦天下,把民众积欠朝廷的各种捐税全部取消,同时罢停正常赋税外的各种进奉。此外,将贞元后期以来的诸多弊政如“宫市”“五坊小儿”等全部废除。
这些弊政为患多年,而今一朝罢废,长安百姓自然是一片欢腾。
王叔文此举虽然维护了百姓利益,但却严重触犯了宦官集团的利益。
从这个时候起,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就开始着手准备反击了。
手中握有禁军的宦官首领俱文珍等人一再向顺宗李诵施压,要求他速将广陵王李淳立为储君。
顺宗无奈,只好于三月二十四日下诏,立李淳(同日改名李纯)为太子。
五月二十三日,俱文珍等人再次胁迫顺宗,以明升暗降的手段给王叔文加了一个户部侍郎衔,却免除了他的翰林学士一职。
按理说,有了户部侍郎衔,这个翰林学士的职务就显得不重要了,但是问题在于,一直以来,王叔文都是利用这个职务坐镇翰林院,从而领导这场改革的。
现在免去他的翰林学士身份,就等于把他逐出了改革派的大本营。
这一招很损,王叔文等人当然不能接受。
王伾立即出面,上疏顺宗,请求保留王叔文的翰林学士衔。
然而,结果还是令王叔文等人大失所望。
宦官集团很快以皇帝的名义答复,允许王叔文每隔三五天进一趟翰林院,但复职请求就没门了。
王叔文痛苦而愤怒地意识到——此刻的天子李诵基本上已经被俱文珍等人控制了。
然而真正导致这次改革失败的原因却是王叔文的两个决策,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贞元二十一年六月初,王叔文和韦执谊因为一个叫羊士谔的地方官闹的不可开交。
事情是这样的,此人对王叔文的改革十分不满,于是就趁着进京办差的机会,在各种场合公然抨击王叔文的政策。
王叔文勃然大怒,决定杀一儆百,将羊士谔斩首。
可韦执谊坚决反对,只把羊士谔贬为偏远山区的县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