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年(贞元十五年),二十一岁的元稹总算在河中府谋得一官半职。
此前15岁的他便考过了两科明经只是唐朝要通过吏部考试才能做官,所以此后6年他都处于闲散的状态。
这一年的某天,元稹正好外出办公,客居在蒲州的普救寺。
当时的蒲州不太平,河中节度使浑碱病入膏肓,而其手下大将又不擅于治军,导致兵士乘机作乱,大肆抢掠。
可奇怪的是竟然有人莫名其妙包围了这座破寺庙。
元稹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普救寺内还暂住着一位崔夫人和她的女儿。
这崔夫人本是富贵人家,怕被乱军抢掠便携家眷打算去长安避乱。
谁知在这普救寺暂住时,驻军头目看上了崔家小姐的美貌,便派人马包围了普救寺,试图强娶崔家小姐。
那头目目标明确,让无关人等通通闪开,他就要崔家女儿。
元稹这才被放了出来,可巧的是,这位崔夫人正是永年县尉崔鹏的妻子郑氏。
她与元稹母亲郑氏同族,算起来,崔家小姐竟然是元稹的远房表妹。
亲人有难,岂有不救之理,元稹出了普救寺当即修书一封,请求素有交往的蒲州将军搭救。
那将军率领大队人马赶到,击退作乱者,救下了被围困的崔氏家眷。
元稹和蒲州的将领有交情,就请官员保护崔家,崔家才没有遭难。
很快,朝廷派了观察使来主管军政,骚乱才就此停息。
崔家自然也就不用再前往长安避乱了。
为了感谢元稹的恩情,崔夫人执意设宴答谢他。
宴会上,崔夫人为了答谢他的恩情,决定让她的儿女以对待亲兄长的礼仪来对待他。
只是崔双文却以生病为由迟迟不肯出来。
偏偏母亲硬逼着她出来向远方表哥道谢,还说什么“如果不是表哥,你早被捉去当了压寨夫人,还能好端端站在这里矫情?”
在母亲再三催促之下,崔双文终是不情不愿地出现了。
穿着素服,也不打扮,只是如此素颜,竟然还是光彩夺目。
元稹当时就被吸引住了,自此痴迷上了这崔双文。
只是无论元稹怎么热情,崔双文永远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
元稹只能转换策略,不断讨好崔双文的侍女,多次向她表明自己有多喜欢崔双文,请求她从中撮合。
或许是被元稹一片诚心所感动,侍女便告诉元稹,崔双文喜欢写诗,可试着投其所好。
论写诗元稹在行啊,当即写下两首情诗,请侍女代为转交。
春来频到宋家东,垂袖开怀待好风。
莺藏柳暗无人语,唯有墙花满树红。
——《古艳诗其一》
深院无人草树光,娇莺不语趁阴藏。
等闲弄水浮花片,流出门前赚阮郎。
——《古艳诗其二》
很快元稹得到了回应,侍女带来崔双文的回信,那是一首题为《明月三五夜》的诗,信中如此写道。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元稹一看便懂其中意思,这是约他见面啊。
那天晚上元稹便爬树然后越过围墙,偷偷溜到西厢房时,门果然已半开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