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子弟孟郊的心酸登科史-第3/4页

加入书签
    不用母亲过多督促,小小的孟郊也知道唯有苦读才能改善这清贫的生活。

    长大的孟郊,开始四处云游,曾隐居河南。

    在那里他目睹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下百姓的艰辛生活,把这些都写进了诗歌里。

    \t一首《征妇怨》,让人们看到了征妇送别出征丈夫的不舍。丈夫走的第二天,她就开始念叨思念丈夫,但只能“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

    别时各有泪,零落青楼前。

    \t……

    \t生在绿罗下,不识渔阳道。

    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

    \t一首《伤春》,孟郊让人们品味到了战争的残酷。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令人惆怅山头路。

    \t一首《寒地百姓吟》,孟郊带大家看到底层百姓生活之悲惨,也看到贵族人家生活之奢华,在两种生活画面的切换中,不自觉地暴露了大唐社会的贫富差距。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地百姓吟》

    在母亲的鼓励下,孟郊又开始到处交游,结识好友。

    784年,孟郊听说好友陆羽在茶山上盖了新房,专程赶过去庆贺,还为新房题了首诗。

    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

    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

    (《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节选)

    \t一次去苏州,孟郊结识了苏州刺史韦应物。

    一起谈论诗歌,互相唱和,曾写《赠苏州韦郎中使君》,结下友谊。

    结束游历,再次返家的孟郊,看着日渐衰老的母亲,听着她温和的鼓励,决定再次参加考试。

    \t大概在贞元七年(791年),四十一岁的孟郊硬着头皮走入乡试考场,终于通过,成了“乡贡进士”,取得了参加去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t贞元八年,他兴冲冲得赶往京师,期望着迎来命运的改变。

    在长安,孟郊遇到了他此生的贵人,当年25岁的韩愈。

    由于志趣相投,性格都有那么一点异于世俗,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

    \t但造化弄人,同样才华横溢的两人,小十多岁的青年韩愈榜上有名,而中年大叔孟郊名落孙山。

    于是他写下一首《落第》吐槽内心的烦闷。

    \t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t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t诗意大概是:说自己有雕鹗大才却落第,而那些鹪鹩(小型鸣禽)却能通过投机取巧而官运亨通,顿时就觉得晓月无光,连无边春色都惨淡如霜。

    \t苟富贵,勿相忘,声名鹊起的韩愈到处为这个老哥宣扬。

    说这个人实在是用大才的。不仅如此,他还写了首诗安慰孟郊,贴心地送上了一首赠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