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几年白居易到处游学或者说谋生,居无定所。
而朝廷在藩镇之乱平定了后也开始了重新洗牌。
789年,李泌的离世让朝中宰相之位空了出来。
曾经的陆贽深受德宗所喜爱,甚至连颁布《罪己诏》这样的事情都对陆贽言听计从。
但诸藩之乱平定了以后,德宗却有意无意疏远了陆贽。
因为他总是喜欢怼德宗,这让德宗很是不爽。
要是大乱之时德宗肯定拉得下面子,可这都安定下来了德宗自然又重新在意自己的自尊心了。
再加上一帮嫉贤妒能的朝臣也经常在德宗耳边说陆贽的不是。
这位德才兼备,人望颇高的清臣最终与宰相之位失之交臂。
而户部侍郎窦参、太常卿董晋继任宰相。
窦参为人刚愎自用,凡事独断专行,而董晋却是个唯唯诺诺的老好人。
朝政大权自然都落到了窦参一个人手里。
窦参不仅专权,而且还纵容一帮亲信贪污纳贿。
德宗屡屡警告,可他却置若罔闻。
德宗忍无可忍,只好在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四月将其罢黜。
\t窦参一贬,朝堂上就只剩下董晋这个形同虚设的宰相了。
要想让帝国朝政尽快回到正轨,清除窦参留下的恶劣影响,就必须物色一个刚正贤明、德高望重的人来当首席宰相。
\t直到此刻,德宗才想起了与他共过患难的陆贽。
这一年四月,被冷落了十年之久的陆贽终于登上了宰相之位。
身居高位,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政治理想与抱负似乎有了付诸实践的机会,陆贽自然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
他一拜官便奏请德宗改革中央政府的官员选拔制度。
由原来的宰相一人包办改为由下级各部门共同推荐,这相当于削弱中央集权。
只是数日之后,便有一人和德宗告密说各台省举荐的人都是徇私枉法,并不是真正的人才。
德宗一听立马告诉陆贽:“自即日起,各台省官员的任命和调动都由你做主,不要交给各部门长官。”
无私的陆贽当即连上三道奏疏权衡其中利弊。
道理是讲明白了,但德宗压根不听,执意废除了这项新政。
陆贽不仅敢于直言,还为人清廉无比,可贞元九年(793年)春,德宗却让人转告陆贽说。
“你做人太过清廉和谨慎了,别人赠的礼物你一概拒绝,恐怕不通情理,像一些马鞭和靴子之类的小东西,就算接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想而知再有远大抱负的臣子又如何,搭上一个昏庸的皇帝,大唐中兴也不过就是个梦而已。
793年是科考大年,15岁的元稹明经及第,而二十一岁的柳宗元以及二十二岁的刘禹锡同登进士,那就来说说这两人的故事吧。
刘禹锡的名字取于“禹锡玄圭,告厥成功”,意思是尧帝为了表彰治水功臣大禹,赐给他一块圭玉,他父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的孩子。
\t他从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作诗方面很有天赋。
长大后看着内忧外患的大唐他诞生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重现大唐盛世。
19岁时,刘禹锡离开故乡,到京都长安求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