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拜谒顾况-第2/3页

加入书签
    如此一来,双方实力来了个大洗牌。

    更要命的是,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随后加入叛军,几大藩镇联合起来攻城掠地,朝廷一时之间难于抵抗。

    为了尽早平叛,唐德宗赶紧调兵增援,其中被征调的就有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领的五千名士兵。

    因为当时军情紧急,士兵们不得不冒着雨雪前行,他们一路跋涉艰难,来到了长安脚下。

    泾原士兵都是知道自己要去战场上搏命,想在出征前得到朝廷丰厚的赏赐。

    可此时战争损耗太大,朝廷财政难以为继,发不出来多少军饷。

    五千多名士兵当场翻了脸,索性进攻长安。

    唐德宗听闻泾原士兵叛变,被迫逃出长安,暂时驻扎在了兴元府。(今陕西汉中)。

    784年,迫于压力唐德宗赦免叛乱藩镇,颁布大赦诏书,不再削藩。

    这场“建中之乱”让唐德宗削弱地方藩镇的尝试彻底失败。

    从此他再不信任藩镇将领,重新启用宦官,由宦官掌握神策军军权,也为唐代中晚期宦官乱政埋下了伏笔。

    787年(贞元三年),未来诗坛大咖白居易到长安游学。

    期间曾去拜谒过当朝名士,时为著作郎的顾况。

    而本书的故事便从这诗魔白居易开始。

    白居易的名字出自《礼记》,书中有言曰:“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其意为君子安居现状等待天命,小人铤而走险以获得非分的东西。

    在白居易很小的时候,由于战乱他父亲便把全家迁往宿州(今安徽)符离县安居,白居易便是在此度过的童年。

    白居易的父亲叫白季庚,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妻子,那个女子即是白陈氏。

    \t结婚那年,白季庚四十一岁,而白陈氏仅有十五岁的样子,两人年龄的差距足有二十六岁。

    \t白季庚和白陈氏,还有另外一层关系。

    白陈氏是他姐姐家的女儿,两人是舅舅和外甥女的关系。

    \t乍一听这是乱X,哪怕是在开放的唐朝近亲之间通婚也是不被汉族礼教所允许的。

    但白家其实是匈奴人所以一切也说得过去。

    当然就像李贺要自称唐诸王孙一样,白居易也为自己找了一个显耀门庭的祖宗。

    自称“白氏芈姓,楚公族也”,说其高祖是北齐五兵尚书白建。

    那日白居易穿过长安的大街小巷来到了顾府,可没想到门前竟然排起了长龙,这些都是来巴结顾大人的。

    顾府门前不断有人进出,过了许久才有管家念到“白居易”的名字。

    白居易见到顾况先是一顿行礼,而顾著作郎见惯了此只是将注意力放在了白居易呈上的诗作上。

    顾况一看“白居易”这名字,当即调侃道:“这京城的米价很贵的,要想在此生活可不容易啊!”

    他这话说的一点毛病没有,要在京城混没点真才实学是行不通的。

    顾况很快看起了白居易写的这篇《赋得古原草送别》。

    谁知读完最后四句后态度一百八十点转弯,当即语重心长的对白居易说。

    “你能写出如此精美的诗句,呆在长安,是没啥困难了。”

    随后两人又是一波商业互吹,白居易拍马屁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