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表治理下的荆州保守顽固,没有进取心,诸葛亮对此很不认同。刘表当年单骑来荆州上任,他手下没有一兵一卒,完全是依赖当地世家大族的力量才占据了荆州。在平定荆州之后,自然双方就达成了协议,共同统治荆州。
这使得荆州的实权都落到了世家大族的手中。刘表想要达成任何目的,都要得到世家大族的拥护才能实施,否则的话就寸步难行。而这些世家大族鼠目寸光,只关心自己领地内的利益,根本不理会天下的兴衰。
诸葛亮是有着雄心壮志的人,他不想成为这些世家大族的一份子。所以诸葛亮一直携家在隆中隐居耕读,尽力避开这些是是非非,直到后来在荆州遇到了刘备。刘备对诸葛亮有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认可刘备兴复汉室的理念,双方一拍即合。
这次去东吴,诸葛亮正是被刘备委托重任。刘备虽然还保留了一部分实力,但在势如破竹的曹操面前,实际上已经万分危急,刘备军亟需东吴的援助。即便如此,站在谈判的角度上来说,也是要虚张声势拿够了利益才夠本。所以诸葛亮此行意义之重大,绝不亚于千军万马。诸葛亮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他全力以赴,势必要圆满完成任务而回。
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在东吴为官,但一到东吴,诸葛亮没有去找诸葛瑾,而是马上就去找了鲁肃。这个时候,个人亲情已经退居次位,诸葛亮要全心全意地完成他的任务,给刘备把好消息带回去。
鲁肃在东吴任职赞军校尉,是孙权极为看重的人才。鲁肃与诸葛亮的政略看法完全一致,虽则各为其主,但两人均深信东吴与刘备军必须一致行动,才能抵御得了曹军。而在私交上,鲁肃和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也一向是最要好的朋友。有了这层关系,诸葛亮此行就方便了很多。但公事是公事,私事是私事,不能混为一谈。一旦涉及到利益关系,一切都必须以公事为重。
诸葛亮找鲁肃借了二十只船,每船上还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鲁肃利用职务之便,按诸葛亮的要求尽力准备,却没有问诸葛亮要来做什么用。做人的高明之处,就是该问的才问,不该问的就别问。鲁肃知道就算问了,诸葛亮也不会跟他说实话,所以干脆就没问,等事后再问也不迟,这就是私交好的用处。
在鲁肃帮诸葛亮准备船只的时候,诸葛亮带着我去江边察看了地形。对面曹军已经严阵以待,战舰密密麻麻排列在江边,胆子小的看了一定会被吓晕过去。诸葛亮连忙扶住了我,我只说是江边风太大,而我的身子骨太单薄的缘故。诸葛亮没有多问,因为他和我私交一般,也不敢问这么敏感的问题。
《太平要术》上确实记载了生雾之法,我也仔细研究过,只是没有实地用过。这可不是幻术,要调动天地精华之气,再用自身的法力将地底下的雾气逼出来,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虽然自信能做到,但很多事情想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一看到江面上那边多敌人,万一大雾没起来,我们又开着船冲过去了,那不是去送死吗?我一想到这里,腿都软了,早知道不来了。
诸葛亮希望他的计划能在三天内执行,三天?第一天研究地形,第二天研究法术,第三天就要执行?我怎么想也觉得时间不够。但诸葛亮说他跟鲁肃说好了,第三天早晨派船过来,因为第四天就要去面见孙权了。他还跟我说了一句,军中无戏言,谁犯了军规就有杀头的危险,除了领头的,谁也不能违反。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都怪司马徽,怎么也不提醒我一下?我一个散仙,犯得着冒这杀头的危险吗?算了,现在是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我晚上得熬夜研究一下《太平要术》了,这事要是不成,恐怕我这小命难保啊!唉,今天也不冷啊,我怎么老打冷颤呢?
诸葛亮在江边呆了很久,他带了罗盘,也带了规尺,走过来走过去地量,对着空气上下左右地比划,好像他能一个人就把对面的舰队都干翻似的。诸葛亮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这我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大帅哥!他老婆应该很漂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