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董指挥使

加入书签


有一队骑兵快马赶到,当先的竟是李景隆。

   李景隆到达现场,喝令停止行刑,转身对胡将军道:上面有新指令,此事不宜继续纠缠,将人犯提回兰州卫,慢慢审理。

   胡将军不知道新指令是什么,但并不想听他的,拱手道:大将军,此人指使属下侵占抢夺军民土地,逼迫役使军卒,激起民愤以致殴伤人命,依朝廷法令,卫所军官侵夺民田军田者杖八十。我先把这个打完了,给百姓一个交待,其它罪行回卫府审理不迟。

   不等李景隆反驳,喝令继续行刑。军士们接着开打,打的王佥事鬼哭狼嚎。

   李景隆原以为只是普通刑罚,见这个架式就知道今天要出人命,但他和胡将军相交多年,知道此人不会胡作非为,此举肯定有原因,便不多嘴,立在旁边等王佥事断气。

   王佥事喊叫的声音越来越弱,眼看就挺不过去。

   又有人大喊:刀下留人。

   这次却是董采访使骑马赶到。

   身上头上都是泥土乱草,估计是骑术不精,摔了很多次。

   到了现场,也是喝令停止行刑。他算老几,没有人听他的,继续开打。

   见无人理睬,直接挡在军士前面,大声喊:我是兰州卫指挥使,我命令你们立即住手。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军士们以为这是来了个疯子,一脚将他踢翻,李景隆大喊:住手。

   胡将军看看李景隆,见对方面色惨然,知道姓董的并未骗人。

   知道大事已去,长叹一声。

   李景隆道:不必惆怅,你有新的安排,此事不宜现场议论,我们回去。

   胡将军突然暴起,拔出长剑直指董指挥使,怒吼:我先替百姓除了你这个祸端。

   董指挥使刚爬起来,就见他面目狰狞的冲过来,又往后退,结果被脚下的田埂拌了一下,摔了个仰面朝天,不过也因此躲过这致命一击。

   胡将军一击不中,不等对方逃窜,一扭身,回手举剑就要劈了姓董的。

   李景隆大喊:胡将军,你不为自己着想,难道不替肃王想想吗。

   长剑僵在半空不动,董指挥已经吓得闭过气去,屁滚尿流。

   胡将军长叹一声,收剑入鞘,再没理众人,上马走了。

   李景隆向聚集的百姓承诺,一定给大家一个交待,事情已经公之于众,卫府不可能欺瞒。大家也看到了,连王佥事都让打的不省人事,还有谁我们不能处理。

   曹国公自有他的威信,军士上前将被吓昏迷的董指挥和被打昏迷的王佥事抬回卫府。

   不等董指挥康复,胡将军和李景隆简单交接了一下,返回甘肃镇。

   王佥事据说被打废了,家中休养了半年,知道此地再留不得,花钱使关系,全家搬到外地,具体去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在兰州经营多少年,权势熏天的人物就这么黯然退场了,直到四年后,才以另一个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

   董指挥只是些惊吓,休息了半个月,便走马上任兰州卫指挥使。

   上任第一件事便打算把朝廷的两项决意推行下去,落到实处。但在李景隆的要求下还是优先处理金家崖侵地案。董指挥打算在这个案子上立威,打杀一批人,以挽回当场丢失的颜面。但李景隆坚决不同意,当时参与骚乱的不管是百姓还是军卒都是迫不得已,罪魁在逼迫他的长官上,应该重重处理那些人。

   董指挥一直羡慕王佥事,所以有意开脱,加上王佥事托了些关系路子,最后轻判了。对小旗总旗一点情面不留,拖到金家崖当众砍了。

   这个事情就算了了。

   接下来就是收获战斗果实的时候。

   禁绝与蒙古方面的一切来往,扣押了他们已经运来的牛羊马匹,还没来得及运走的各种物资,要求对方必须同意朝贡贸易方式,否则永不开禁。

   对方派人来交涉,董指挥按剑坐在卫府大堂,始终就一句话:自古汉贼不两立。

   蒙古方面向朝廷抗议,后来迫于压力,只能放行,但申明以后的交易一概不准。

   与蒙古的交易一终止,各场站需要的力工少了一半,大批军户民户被遣散回家。

   街上做买卖的民户军户在他休养康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关门歇业,回家种地,只有一少部分愿意降籍继续经营。每天在家等待八十棍的到来。明朝的户籍规定特别严格,从上往下可以,从下往上坚决不行。这一降下去,意味着子孙后代永远低人一等,永远不能参加科举成为人上人。可想而知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当然也是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