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下)

加入书签


    榆关(山海关)镇东门上的雪上覆着一层新雪,风一吹就贴着地打着旋儿的翻滚。城下一队队与肩扛手提,行伍不整的长夫混在一起的老湘营湘勇游魂般正陆续进了迎恩门,又从镇东门出去。

    刘坤一叹了口气。

    咸丰五年(1855年),刘坤一二十六岁带团跟随官军作战,至今整整四十个年头。

    中朝一味主战,前敌只望求和。这样的咄咄怪事他这个望七老人还是第一次遇到。

    他往老龙头那边看了看,那边的海面似乎也被寒冬的冷冽冻得缩了起来,浪花儿都不敢妄动了。

    风闻合肥派了他最信任的洋员德璀琳去了日本,碰了一鼻子灰。

    这个少荃!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仗打成这样竟然还去试探和议!何以如此不智!

    诏旨他刘坤一进京之前,先是刘锦棠接旨便病殁,接着陈湜这样的湘军宿将刚出都门就演了出堕马的戏,也顾不得为人哂笑,借土先遁。

    这部经要如何往下念,他这个半路请来的和尚一时还真不知道从哪里张嘴。总督山海关内外兵马,可他手下一兵未集,一械未备,皇帝只把他当成了那根抓到了手的稻草,除了催促他赶紧动身,别的一概听不进耳朵。唉!这么多年,翁师傅这个帝师怎么当的!

    这个兆头······刘坤一的眼睛被北风吹得掉出泪来。他用手抹了抹眼角。

    “禀大帅,吴抚军到城下了。”他的中军在他身后禀报。

    “哦。”刘坤一像是把放飞出去的心思一把又抓了回来,塞进了怀里。他走到内城这边往下看了看,看到一个顶戴花翎,身着四出风貂皮短罩的人从轿里走出,正往上城的梯级走来。刘坤一把一直撑在女墙上的手拍了拍,两手被冰冷的砖石冻得硬硬的,拍着都生疼。他捏了捏手。吴大瀓这样的名宦,刘坤一当然久闻其名。尤其是光绪十二年(1886年)与俄勘界后名声大噪,一个他,一个南皮张之洞(督粤时启用冯子才,在对法战争中取得镇南关大捷),俨然清流中的能臣,一时仿佛人中龙凤。此次吴大瀓以湖南巡抚的身份,以一介从未经历征战的书生募湘勇请战关外,再次为朝廷褒奖,舆论所关注。不过在老于官场的刘坤一看来,吴大瀓那点心思,说得不好听,无非是想效张之洞故事。哼······三湘人士早由腹诽而讥刺了。久经战场的刘坤一深鄙这种无知战场风险,却视战争如儿戏,罔顾胜负攸关,却把战争作为追逐个人名望之途的做派。

    可是从另一方面看,吴大瀓毕竟不同于一般的援军,既是声望正高,圣眷正隆,尤其是以封疆大吏之身,亲自统军赴援关外,在大清国那是蝎子粑粑——独(毒)一份(粪)——就冲这一点,再则迎送礼数尚在,刘坤一不好怠慢。

    “走!快请!”

    吴大瀓上到镇东门的城上,一个个头不高,不怒自威的人正在他几步开外等候。若不是二毛白多黑少,那双锐利的眼睛,真让人觉不出是个早已过了花甲的老人。

    不用猜,他知道那就是刘坤一。

    “湖南巡抚吴大瀓叩见钦差大臣,恭请皇上、和皇太后圣安!”吴大瀓一登上城便赶了两步,一打袖,往地上跪倒。

    “圣躬安!”

    “晚学吴大瀓见过岘帅!”吴大瀓叩完头站起身,复深深一揖。一个进士不用官称,在自己这个廪生面前竟然自称“晚学”,让刘坤一很受用,一时肚皮里对吴大瀓这个当年清流名将的鄙夷消去了许多,脸上不自觉洋溢出些亲和的笑:“抚军不辞风霜,远赴戎机,以耽国忧,有古大臣之风,让学生敬佩(级别、年龄相近的官员相互之间常称对方为“先生”或者“老先生”,自称“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