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种痘社1

加入书签


    张秀才为国为民,奋不顾身,舍身种痘,小娘子有情有义,照顾稚儿,剪发明誓。这太符合大明朝老百姓的价值观了。结局也是大团圆,大家伙都喜闻乐见,所以这个故事迅速的在江淮大地流传开来。伴随着牛痘的推广,故事越传越远,几乎天下皆知了。

    新晋大名士的小相公屈尊招呼大家伙入那种痘社,免费为庐州府上下种痘。些许花费算什么,能够认识小相公,人前人后一吹嘘,你今天见了张相公没?奥,没有呀,我却是得小相公相招,见了一面,看看小伙伴们羡慕嫉妒恨的神情,面子里子都来了,那几两银子算什么,吃一顿花酒都不够,值,太值了。

    一来二去,庐江府各州县甚至隔壁府县自觉有点脸面的乡村土财主,各种商人,甚至跑江湖的卖艺的都来拜见张大名士,卓然也都笑脸相迎,捐赠多少无所谓,有心就好。这些大大小小的豪杰回去一宣传,添油加醋后就形成了一种局面,哥虽不在江湖,但江湖到处都流传着哥的故事,太有逼格了。卓然当然也忙的不轻,虽说没有到周公三吐脯的地步,但也差的不多了。

    那些书香门第,大族子弟对卓然这种不顾身份,为了几两捐银,不管香的臭的都以礼接待,简直是嗤之以鼻,觉得果然是土财主的儿子,没见过什么世面,实在有损士人的颜面,时间久了也就不愿意多走动了。

    殊不知这是卓然刻意为之,他跟这些整天之乎者也,寻章摘句的酸秀才们实在没有共同语言。与其费劲心思跟他们吟诗作画,还不如逗逗栓子。

    他费尽心思成立种痘社,也不仅仅为了名声,也有更深的考虑。

    大明朝是一个标准的金字塔型的社会,最下一层是平民百姓自然不用说。

    塔尖是皇族势力以及依附皇帝的太监勋贵们和以科举进士为核心的文官集团,武人集团被迫靠边站但是却不甘心,时时刻刻想着回到舞台中间,偶尔还会跳出一两个道士算命的作为点缀。但是皇族集团和文官集团的相爱相杀才是大明朝这座大舞台的主旋律。

    下面一层就是地方上的退休官员,举人,以科举为纽带,形成了一个个豪强,在地方上作威作福,这一层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说非科举正途的官员,世袭的吏员,虽然前者看不起后者,但是两者属于一个层次,握有地方的实际权力。

    在下面一层就是秀才和各种各样的土豪商人,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中产阶级。卓然就处在这样的层次,如果努力考上举人进士就会突破这一层,所以大明各地才有各种各样的考中举人后砸门窗的传统,确实换了门庭了呀。而对于土豪商人,大明朝有买官的途径,只要愿意出钱也是可以上进的。

    但是这一层也有自己的苦恼,上面两层有事没事就拿他们开刀。平民百姓油水少呀,再说也怕出来个陈涉吴广,把桌子掀翻了,但是拿这一层开刀就不用害怕了。这一层都家有恒产,颇有油水,只要不被逼急了就下不了决心造反,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这个原因。

    卓然就处在这个阶层,所以对于高他一个层次的李太爷的压迫是毫无办法,破解的道路实际上也只有两条,一是桂榜得中,更换门庭,但是科举的成功率太低了,南直隶最起码有好几万秀才,而整个南直隶并南京国子监每三年才只有100个举人名额,金举人可不是白喊的。老丈人考了一辈子都没能突破,卓然现在连老丈人的水平都没到,他有那个自信才怪;

    另一条就是抱团,同层次的兄弟们抱团一起扛,团结就是力量。卓然穿越明朝,改善改善下生活,发明些东西,是理所当然之举,要是总是有李太爷孙太爷什么的跳出来摘桃子,卓然还活不活了?念头也不通达呀。面对卓然一个人,李太爷可以压迫他,但是他如果整合出一个集团,李太爷就要好好想一想了,如果这个集团再有些爪牙,谁吃谁还不知道呢?卓然恶狠狠的想到。

    当然还有一条路,黄巢等先烈走过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虽然豪气万丈,但现在大明朝还没到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卓然当然不愿意走这一条注定艰险无比一不小心就丢脑袋的路,事实上只要过得下去的,都不会走这条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