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宋朝的生活(上)

加入书签


  拿到寇准亲笔所书的推荐信后,柳铭章也不知道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走下的茶楼,说书先生早在楼下等了许久。

  但当柳铭章来到说书先生桌前时,竟然看到先生在奋笔疾书,用一手工整的小楷将他先前讲的《狄公案》第一回两千多字全部默写了出来。

  发到看着这一卷绢布上同样秀丽的字体,柳铭章不禁感叹这些个古代人也太牛了。

  这时说书先生将手中毛笔放在笔山上,起身向柳铭章作揖行礼道:“拿在手中时,柳铭章才接过手便觉得沉甸甸的,随手将十余两碎银给了李东平后,又挑出了那些金锭另外收藏,这时柳铭章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茶楼,就连那根破竹竿都忘了拿。

  不过想来也是,说书都赚了五六十两的纹银,还要那乞讨的竹竿来做甚?

  说起来,柳铭章对宋朝的货币还是很有概念的。

  根据《宋史》记载,宋代早年一斤为640克,分成16两,每一两为40克。

  至于钱币,因为当时铜的产量极度低下,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便开始铸造铁钱,铁钱和铜钱之间在各时期、各地区存在略微浮动的兑换汇率。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趋于稳定后,老百姓都很适应使用铁钱来进行商品交易。

  虽然官方规他先前讲的《狄公案》第一回两千多字全部默写了出来。

  发到看着这一卷绢布上同样秀丽的字体,柳铭章不禁感叹这些个古代人也太牛了。

  这时说书先生将手中毛笔放在笔山上,起身向柳铭章作揖行礼道:“公子这则讲得太好,如蒙不弃,在下愿向公子学讲这《狄公断案》。”

  见茶楼小厮还在清点打赏钱银,柳铭章下意识摸了摸他塞在腰带里的那枚从王钦若那里淘来的金锭子还在不在,确认依旧在腰间以后,用了颇具章发现他获得的那部分竟然有将近六十两之多,当然,可不能把王钦若那锭金锭子计算进去,毕竟那是人家亮明了宰相身份亲手相赠,就是借茶楼掌柜一颗雄心豹子胆也不敢恬着脸上来分润。

  待到把小厮奉上的钱袋子拿在手中时,柳铭章才接过手便觉得沉甸甸的,随手将十余两碎银给了李东平后,又挑出了那些金锭另外收藏,这时柳铭章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茶楼,就连那根破竹竿都忘了拿。

  不过想来也是,说书都赚了五六十两的宋朝的货币还是很有概念的。

  根据《宋史》记载,宋代早年一斤为640克,分成16两,每一两为40克。

  至于钱币,因为当时铜的产量极度低下,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便开始铸造铁钱,铁钱和铜钱之间在各时期、各地区存在略微浮动的兑换汇率。

  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家趋于稳定后,老百姓都很适应使用铁钱来进行商品交易。

  虽然官方规定的钱银兑换比率是铜钱1000文一两白银、铁钱2000文一两白银,但受限于实际铜铁产量的影响,宋朝银钱兑换汇率一直存在波动。

  其中铜钱因为产量比铁钱低,而且使用范围也没有铁钱那么广,加上某些特殊原因,汇率一直比较高,和铁钱具体汇率大致为一比三。….

    也就是说,如果一两白银兑换2000铁钱,那么兑换铜钱的汇率应该在700-800之间浮动。

  尽管实际只能换这么多,铜钱跟铁钱的官定汇率依然是1000兑换2000。

  不过凡是总有例外,在庆历新政时黄铜、紫铜产量稳步提高,铜钱的汇率一度涨到900文一两白银。

  同时因科技带动种植产量的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粮食价格也极低,通常每担米只需300-600文钱。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这时就不得不提到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商业巨子,一代贤相管仲。

  之所以要说管仲,是因为纵观华夏数千年的历史,第一位泡到花魁并将其娶做正妻的男人,非管仲莫属。

  于是每次当柳铭章想到诸葛亮那厮常自比管仲、乐毅时,脸上便满是不屑,还不时大肆嘲讽诸葛村夫连个花魁都泡不到,居然有脸自比管仲?

  胡思乱想间来到了布庄,柳铭章看着这家大布庄挂着整墙整墙的布匹,着实有些不太适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