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铭章、王曾、薛奎三人在崇政殿偏殿等候了许久,天空逐渐昏暗下来。
期间王曾两次让张茂则前往刘太后的崇徽殿,看看咱们这位官家究竟还要聊多久。
薛奎倒是一脸淡定地喝着茶,还让奉茶的内侍续了几次茶水。
柳铭章很奇怪这位老板的“只进不出”,自己才喝一杯就憋不住要去如厕。
在皇宫之中,即便是解决三急问题,也必须有内侍头前引路,这是宫规。
可柳铭章走着走着,不自觉便望向了那昏暗的天空。
古代人相信观星能预见未来,这个他是不信的,他望向天空纯粹只是觉得夜空很美而已。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天的夜空一点都不美,寥落的天星十分暗淡,仿佛只要稍一分神,那一颗颗星辰便会消失在夜空中那般。
当柳铭章解决完问题再次回到崇政殿偏殿时,张茂则才不辱使命,总算将赵祯带了过来。
赵祯看三人等候已久,也不急着说事,先吩咐张茂则到司膳取些糕点,又让王守规派人谨守大殿各门,才在三人面前落座,对王曾说道:“王相这边事急,王相先说吧。”
王曾清了清嗓子,略微作揖行礼后说道:“数月前曾和太后提起将李相调回担任秘书监,太后虽然答应,但迟迟未见太后批复调令,就此事,官家是否能和太后私下说上几句?”
“嗯……此事当真难办,毕竟李相在位时多次反对大娘娘主政。虽然李相一片公心,却颇有违逆先帝遗旨的意思。”赵祯轻轻敲着椅子上的扶手,沉吟道:
“不如王相去信李相,让李相上一道劄子,评价一下大娘娘主政以来的施政举措。切记其中多言其利,少论其弊。如此,朕或许能为他开解一番。”
“好吧,如今只能尽力游说李相了。”王曾听出赵祯的意思是让李迪向刘太后服软,他虽知道李迪的性格不善谄媚,无奈形势比人强,暗暗做了个深呼吸后也只能点头应是。
赵祯听罢微微一笑,但很快又皱起了眉头望向柳铭章道:
“先前你通过开封知府几次上奏正阁,要求请调泰州西溪盐苍监朱希文为开封府祥符县七品县令,而江淮节度副使张纶也在不断上书要求朝廷加官朱希文为泰州七品县令,看来你们对此人都颇为看重,这倒是提醒了朕。”
柳铭章闻言一惊,心道自己那点篡改历史的私心终于到了要见证奇迹的时刻。
这时王曾接话道:“朱希文此人本为范氏,少年时孤苦勤学。臣听闻他在应天书院求学时,读书僧舍日做粥,一器分块为四,朝暮各取两块,碾碎后和少许咸盐嚼咽。其同窗皆难承受,惟希文不觉苦。此等心智,臣远不及也。”
“此事,朕会在朝会上向大娘娘提及,准张纶所请,晋他为泰州正七品县令,全权主持泰州海堰的修建。”赵祯点头道:
“另外朕听说,他在卸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曾回范氏宗祠要求恢复范氏之姓却遭族人拒绝。朕实不解,如此苦学之人,范氏何以将其拒之门外?”
一旁薛奎听得有些无聊,将茶盏放在小木桌上,对赵祯道:
“此事不难。只要官家降帝旨与那范氏,臣谅范氏不敢违逆圣旨,再拒范希文于宗祠之外。”
“嗯。”赵祯点头,望向薛奎道:
“日前薛卿呈给大娘娘的奏本中多次语焉不详,可是有不便言明的政务?”
见赵祯发问,薛奎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从宽大的袖口中掏出一卷纸张给赵祯递了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