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

加入书签


  第175章 盐铁之论,带阿亮入军营

  其实拉拢糜氏最好的方式是联姻。

  但现在糜竺的小妹都还未到待嫁的年龄,郑平自然也不能建议刘备用联姻的方式去拉拢。

  “以糜子仲的德行才干,的确可以举为茂才,就依显谋之言。”刘备点头,同意了郑平提供的方案。

  茂才科。

  郑平回了一礼,指了指诸葛亮,道:“今日除了例行的视察青州锐士外,带了个小家伙来练练胆。”

  郑平轻摇羽扇,一边走一边考校:“那你且说说,何为严位?”

  “就算是敌人我也不怕!”

  “使君可遣人在东莱郡建一盐坊,打造专业的制盐器皿,制造出优质的海盐来。”

  “走吧,阿亮,今日带你见识下青州锐士的军威!”郑平轻摇羽扇,大步在前。

  这两员悍卒的目光,充斥着凶戾之意。

  郑平羽扇轻点诸葛亮,笑道:“就想着往外跑,这求学要脚踏实地,切忌三心二意。”

  洋洋洒洒,诸葛亮将《司马法》中的严位篇流畅的背诵。现在糜竺的小妹都还未到待嫁的年龄,郑平自然也不能建议刘备用联姻的方式去拉拢。

  “以糜子仲的德行才干,的确可以举为茂才,就依显谋之言。”刘备点头,同意了郑平提供的方案。

  茂才科本来就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没有相当的才识与经验是很难入选的。

  毕竟大汉的茂才名额,一年不会超过二十个。

  糜氏世代垦殖。

  虽然糜竺趁着黄巾之乱一举成了东海巨贾/>  “如今在青州掌握了这些工艺的盐铁豪商并不多。”

  “反正我们的盐成本更低,售价也更低,不愁没市场。”

  如今糜竺给予刘备的钱粮支持远胜于甄尧,给糜竺一个茂才名额并不为过。

  郑平回了一礼,指了指诸葛亮,道:“今日除了例行的视察青州锐士外,带了个小家伙来练练胆。”

  郑平轻摇羽扇,一边走一边考校:“那你且说说,何为严位?”

  “就算二意。”

  洋洋洒洒,诸葛亮将《司马法》中的严位篇流畅的背诵。

  郑平眼神有赞许,将令牌亮给悍卒细看。

  这便是北海郑氏的底蕴!

  郑平眼神中微有赞赏:“记得倒是挺清楚的。但最近并没有要离开青州的计划,所以你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

  虽然郑平并不懂后世的盐铁工艺,但这并不影响郑平将存于这个时代的工艺进行收集整理。

  “兄长,阿亮只是去当个书佐增长见闻,又不是要荒废学业。”

  但盐铁向来就争议不断,官府颁布的政令若是不能合理的分配利益,就会引得“民怨沸腾”。

  “待得秋收之后,就可以开始推进了。”….

    一句“有没有兴趣,拜入家父门下”,足以令这些青州掌握了工艺的士民百姓恭恭敬敬的将郑平请到上位。

  郑平笑道:“其实也算不得太高效的方式,这些盐铁工艺原本在青州就有。只是因为战乱还有饥荒的原因,很多地方都失传了。”

  郑平不以为意:“在青州修建盐铁坊,本就在我的青州发展计划之中,早晚都会拿出来的。既然使君问到了,我就顺口提一下。”

  与民争利?  “使君莫非忘记了,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将《汜胜之书》《四民月令》还有曲辕犁都赠给青州的豪强士族?”

  刘备一边落子,一边询问。

  “显谋以为,此策是否可以施行?”

  “又不是敌人!”

  郑平略有赞赏:“光背诵可不行,你还得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当真!”诸葛亮肯定道:“不信兄长你考考。”

  诸葛亮给自己打气,第一等。

  “青州今年雨水充足,收获的粮食足以应付青州的饥荒了,但光有粮饱腹也不行,青州还需要大量的金钱用于开支。”

  “这修建盐坊可以给秋收后无所事事的乡民提供可以赚取酬劳的岗位,盐坊的售卖也能给州牧府换来大量的钱粮。”

  “好凶狠的眼神!”

  刘备不假思索:“自然是想让豪强士族能捐赠出借钱粮来安置饥民。”

  郑平轻笑:“《孟子.公孙丑上》可曾读过?”

  “这第一次都这样,难道兄长以前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