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计定荆豫,刘备纳策破局

加入书签


  第152章 计定荆豫,刘备纳策破局

  荆州七郡,南阳郡由袁术执掌,南郡和荆南四郡都由当地大族把持。

  刘表这个荆州刺史,受蒯氏、蔡氏、黄氏支持,政令也只能在江夏郡传达。

  虽然刘表有八骏名头,但对于荆州本地的豪强宗族而言,表面上可以尊称一声“刘使君”,但涉及到宗族老夫有意以这一千五百本左伯纸书,在襄阳创办学业堂,面向荆州七郡招募学子。”

  “诸位以为如何?”

  刘表颇有些兴奋。

  襄阳忽然出现了一个整个荆州藏书最多的学府,这些藏书大部分都是圣贤经学、大儒注解,哪个士子能真的拒绝了这种诱惑?

  有藏书,就能吸纳博士大儒,有了博士大儒,就会有更多的贤才俊杰依附。

  而这些人的力量,又足以让各郡的宗族豪强权衡利弊。

  毕竟宗族豪强的士子,反而是人数最多的!

  只要能共赢,响应刘表一部分政令,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虽然不服的宗族豪强肯定还会有,但只要有支持刘表的宗族地大族把持。

  刘表这个荆州刺史,受蒯氏、蔡氏、黄氏支持,政令也只能在江夏郡传达。

  虽然刘表有八骏名头,但对于荆州本地的豪强宗族而言,表面上可以尊称一声“刘使君”,但涉及到宗族利益的时候是绝不会认可刘表这个荆州刺史的。

  虽然刘表采用蒯越之谋,诱杀了宗贼五十五人,但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尤其是荆南四郡,反对刘表的豪强宗族不少!

  蒯良的缺中的稀缺。

  哪怕是反对刘表的宗族豪强,在这庞大的利益面前,也得选择跟刘表言和。

  这是时代的规则!

  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掌握了传承家族的良方。

  “老夫有意以这一千五百本左伯纸书,在襄阳创办学业堂,面向荆州七郡招募学子。”

  “诸位以为如何?”

  刘表颇有些兴奋。

  襄阳忽然出现了一个整个荆州藏书最多的学府,这这南郡和荆南四郡,刘表就有能力派遣亲信去治理了了。

  “使君英明。”蒯良赞道:“但对外可以宣称藏书三万卷!”

  偶尔夸大一些,能让各郡县的士人更有好奇之心。

  刘表捋了捋短髯,看向诸葛玄:“胤谊,青州借钱粮的事,老夫答应了。”

  “但如今正值春耕,短时间内也难以筹措,还请回禀青州,春耕之后,老夫必定遣人运送钱粮入青州!”

  诸葛玄也知道,这钱粮筹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

  客套几句,诸葛玄就准备离开。

  刘表却是唤住诸葛玄道:“胤谊,回禀之后,再来荆州任职如何?你若归来,老夫便让你担任学业堂的文学如何?”….

    文学虽然没有太大的职权,但却能获得极高的名望。

  毕竟学业堂的学生,不论在读还是毕业,都得尊称诸葛玄一声“文学”。

  诸葛玄颇为感动,但还是婉拒道:“玄才疏学浅,岂能胜任学业堂文学一职?素闻襄阳多名仕,使君应当延请襄阳名仕出任文学,方能让各郡士子信服。”

  “玄兄长早逝,留下几个年幼的侄儿侄女还需要玄照顾,不敢在荆州逗留太久。”

  “  陈国。

  太史慈和刘琰一路疾驰,抵达陈县,并奉上了拜帖。

  但陈王府的人却告诉太史慈和刘琰,刘宠校场未归,少则三五日,多则半月。

  “倘若见不到陈王,岂不误了使君大事?若不能劝得陈王出兵,我还有何颜面回去见使君?”刘琰蹙眉。

  身为郑玄的门人,刘琰才智不凡,亦有傲气。

  于是刘琰谢绝了郑玄的举荐,只是在临淄城学堂暂时充任郑玄身边的讲师,在学堂传道受业解惑。

  并非刘琰不想出仕青州,而是刘琰希望能得到刘备的亲自延请。

  但偏偏那段时间,刘备将政务诸事都分配下去,然后跑去跟着乡民开荒去了。

  以至于浅,岂能胜任学业堂文学一职?素闻襄阳多名仕,使君应当延请襄阳名仕出任文学,方能让各郡士子信服。”

  “玄兄长早逝,留下几个年幼的侄儿侄女还需要玄照顾,不敢在荆州逗留太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