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

加入书签


  第111章 少年卧龙,寻贤才要趁小

  “阿瑾,你不是去临淄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诸葛颖见诸葛瑾忽然返回,不由疑惑。

  但下一刻。

  诸葛颖又看到了诸葛瑾身后的刘备、郑平和管亥等人,面有疑惑:“阿瑾,他们是?”

  诸葛瑾如实道:“阿姊,这是青州的刺  “我虽然心中不忍,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诫。”

  幼年丧父,刘备亦是心有戚戚。

  昔日刘备亦是在七岁的时候,就听闻父亲去世的噩耗。

  这也让一向快意的少年刘备,开始将感情渐渐藏在心底。

  初闻父亲去世的噩耗,刘备同样是难以接受,时常会将父亲刘弘曾经留下来书简笔墨以及送给刘备的小饰品反复拿出来。

  跟如今的诸葛亮何其相似!

  “阿瑾,可否带我去看看令弟。”刘备心有所感,忽然很想见见这个将自己锁在书房的少年。

  诸葛瑾正欲拒绝,郑平却是上前低语了一句。

  刘备此刻的心情,郑平是能觉察到的。

 诸葛颖见诸葛瑾忽然返回,不由疑惑。

  但下一刻。

  诸葛颖又看到了诸葛瑾身后的刘备、郑平和管亥等人,面有疑惑:“阿瑾,他们是?”

  诸葛瑾如实道:“阿姊,这是青州的刺史玄德公、青州的郑別驾,以及他们的护卫。”

  “我去临淄城途中偶感风寒,正好被玄德公救下。”

  诸葛颖本来吃惊刘备、郑平的身份,听到诸葛瑾感染风寒,心中顿时急了:“让你一路小备顿时疑惑:“既然是读书,那就是好事,为何阿瑾你反倒叹气?”

  诸葛瑾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不敢瞒使君,自家父去世后,阿亮就将自己锁在了书房,除了吃饭如厕,连睡觉都在书房之中。”

  “我虽然心中不忍,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诫。”

  幼年丧父,刘备亦是心有戚戚。

  昔日刘备亦是在七岁的时候,就听闻父亲去世的噩耗。

  这也让一向快意的少年刘备,开始句。

  刘备此刻的心情,郑平是能觉察到的。

  诸葛瑾惊愕的看向郑平,似乎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但很快,诸葛瑾又将心中的疑问压下。

  若是刘备真的能劝诸葛亮走出书房,这也能减少诸葛瑾心中的担忧。

  不多时。

  众人来到书房外,隐隐能听到书房内的诵读声。

  但这诵读声却没有读书人的快意,反而多了几分机械般的沉闷。

  “使君,我去唤阿亮出来。”

  诸葛瑾正欲敲门,但被刘备阻止了。

  郑平会意的带诸葛瑾退回院中:“阿瑾,这种事交给使君吧,在开解人心方面,这世间没人比使君更擅长。”….

    诸葛瑾扫了一眼静立在书房门外的刘备,有些不解:“使君怎么会?”

  郑平取出羽扇,轻轻一摇:“使君的父亲,曾举孝廉,在州中任职,本是官宦之家,前途无量。”

  “使君年少时,也是意气风发,快意乡里。但可惜使君七岁时,却得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对于一个有宏远大志的少年,最崇拜最关心他的父亲忽然死了,这心中的烦忧是旁人难以共情的。”

  安稳,于吾面前一柱清香,得见孙儿之能,吾愿足矣!”

  诸葛瑾见郑平聊及过往,不由内心触动:“原来別驾亦有此经历,祖父去世,既不能见最后一面,也不能返乡守孝。”

  “別驾出游诸郡,想必也是内心煎熬。”

  郑平轻笑一声:“煎熬倒不至于。家父受党锢之祸,自我出生之日起就在狱中。我亦是受祖父教诲长大。”

  “我的志向,祖父深知;祖父之志,我亦深知。”

  “因此祖父才会担心我放弃大志而返乡,留下遗信相劝。”

  “我应该做的,不是煎熬于亲人的故去,而是秉承大志,他日天下平定之日,能在祖父灵前点燃一柱清香,让祖父见证他寄予厚望的孙儿之能使君年少时,也是意气风发,快意乡里。但可惜使君七岁时,却得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对于一个有宏远大志的少年,最崇拜最关心他的父亲忽然死了,这心中的烦忧是旁人难以共情的。”

  “也正因为如此,曾经快意乡里的少年,不得不变得沉默,时常独自躲在角落里,看着父亲的遗物缅怀过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