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第2/3页

加入书签
    朝野之中更有明言,不为良相,就为良医。

    要知道,良相可是大多数儒家的追求。

    良医的地位能够和他相提并论,这也说明了大家对医家的认可。

    医家根据医术不同,分为良医,明医,大医,天医,神医等几个境界。

    在医家能够达到神医者历代不过数人,如扁鹊,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算是当代神医。

    这样的人向来可遇不可求。

    就算遇到,也未必有缘结识,在司徒刑看来,这种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天医是仅次于神医的存在,但是他们的行踪不会那么样的居无定所,仙踪渺渺。而是会固定在某个区域内行医。

    按照司徒刑的了解,天医的很多案例堪称神奇,如果只论技法恐怕已经不在神医之下,所差别者是在医道上的境界。

    大医,名医,良医的层次要比神医和天医差上不少,但也是十分难得。

    特别是大医,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分水岭。

    能够成就大医的,无不是天才艳艳之辈,只要在经过一定的积累,最主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机缘,定然能够突破天医。

    成为近乎于神的医道大家。

    “这位大医医术很高,更有仁心,带着弟子四处游医,免费为百姓诊治,很多人感念他们的恩德,都给他树立长生牌位,尊称他为大道公。”

    胡不为显然对这位大医十分了解,见吴起眼中流露出感兴趣的神色,滔滔不绝的说道。

    吴起轻轻的颔首,眼神幽幽,医家因为其特殊性,最容易积累功德获得百姓的信仰,历代神医都是因为功德圆满而直接飞升。并且在民间留下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比如说太宗年间的孙思邈。

    孙思邈因为擅长炼丹制药,故而被当世尊称为药王。他所著的,据说每一个药方都是千金难换,因为活人无数,故而他在民间拥有很高的威望。

    太宗听到药王传说,倍感新奇,故而派人去求延寿之药。

    药王以医家医病,不医命为由拒绝了太宗的使臣。

    太宗心中虽然不渝,但是并没有降罪,反而亲自到药王所住的黄鹤楼。希望可以用真诚打动药王。

    但是没有想到这位药王正好功德圆满,白日飞升。

    据说当地,有彩霞万道,赤气千里,更有一头神俊,好似成人大小的黄鹤从天而降,载着药王孙思邈白日飞升。

    后人为了纪念这一段轶事,有些赞美又有些感慨的说道。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留黄鹤楼。”

    此事也是太宗的一大幸事,也是一大憾事。

    幸事是,能够见证神医功德圆满,白日飞升,这是千年难遇之的祥瑞。

    憾事是,如果他能早早放下人王的架子亲自拜访药王孙思邈,也许能以真诚打动他,留下一两枚丹丸也说不定。

    可惜无缘得见神医。。。。

    吴起咳嗽一声,有些遗憾的想到,不过他很快就调整了自己的心态。

    大乾立国三百载,苍生亿万,至今也只有孙思邈一人成就神医业位。

    其难度可想而知。

    立国三百载以来,见过孙思邈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这样一想,吴起也就不觉得遗憾了。

    “大人,这位大道公,虽然医术比不得天医和神医,但也已经非常的精湛,如果不是他生性仁厚,不忍见百姓受苦,定然早被招到神都,职掌太医。”

    胡不为见吴起眼睛里的兴趣不减,笑着说道。

    “哦,这位大道公先生的医术竟然如此精湛?”

    吴起注意力被吸引,咳嗽减轻不少,笑着问道。

    太医,是朝廷给医家的荣誉,也是对医家医术的一种最高褒奖。

    只有医术最精湛的,才会被人王敕封为太医,在太医院内就职,为神都内的皇室成员,还有朝廷大臣服务。

    吴起没有想到,在这偏僻蛮荒之地,竟然巧遇一位太医高手。

    故而眼睛里流露出兴趣盎然的神色。

    “是的,这位大道公师承名门,最善丹方。不论多么复杂的病症,三帖药下去,少有不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